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知识正文

2022年,中国航天将全面完成天宫空间站建造

2022-04-27 17:52:37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4日,已经发射52年的东方红1号卫星,依然在太空中飞行。虽然它早就耗光了电力,但由于轨道特点,未来它极有可能永远围绕地球运行下去。

这颗卫星对14亿中国人有着别样的意义,它标志着我们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的传说成为现实,这一天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自2016年起,4月24日正式被确认为“中国航天日”。

天上宫阙即将落成

自1992年9月21日启动“921工程”,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积累了4型火箭、13艘神舟载人飞船、3艘天舟货运飞船、3批航天员、两个天宫目标飞行器、空间实验室和天宫核心舱。

2022年中国航天将全面完成天宫空间站建造,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步——运营长期在轨驻留的大型空间站。

拥有一座空间站,意味着我们在外太空会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工作空间,航天员可以通过载人火箭和飞船,实现频繁的天地往返并长期驻留。

通过搭载的一系列顶级科研设备,空间站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太空实验室”,相关科研成果不仅会直接推动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还能带动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业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将继续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能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最多可搭载7名航天员。

载人登月未来可期

今年年初,我国正式批复嫦娥探月工程第四期任务。不仅嫦娥六、七、八号会成为现实,未来的中俄共建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都已纳入议程。

在过去的嫦娥三期任务中,中国取得瞩目成就: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成功软着陆月球,成为37年内再次访问月球的人类使者;2018年5月21日,鹊桥号出发,成为人类唯一的地球/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在时隔44年后再次为人类取回月壤样本。

未来,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嫦娥八号将聚焦于科学探测试验、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我国还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支持长时段、较大规模的科学探测。2030-2035年间,将其进行扩展,以满足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最终,于2036年至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保持定期的地月往返航班。

星辰大海冲出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一颗恒星、八大行星、数百颗卫星及更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地球在其中显得极渺小。但在整个宇宙面前,太阳系也显得微不足道。仅在银河系中,就有约1000-4000亿颗太阳这样的恒星,而银河系又是宇宙一隅的沙尘。

人类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待在摇篮里”。如果按照他的逻辑去定义,太阳系仅是人类的第一个“家”,走出家门才是人类长远的未来。

天问一号成功火星探测以后,我国将继续进行小行星采样返回、火星采样返回、木星探测等规划,以及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缘探测。

冲出太阳系,对航天技术水平的要求将达到新高度。我们需要重型运载火箭、深空通信网络、新一代智能航天器、航天器核能、深空制导导航与控制等一系列技术的大幅提升。

52年了,东方红1号卫星仍然在太空中运行,它也在见证着中国人的脚步一步一步迈得更远。正如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航天点亮梦想”,中国航天在让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照进现实,也在不断拓展我们可以梦想的未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