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知识正文

最新:影像非遗丨大漠织毯承匠心

2025-10-30 10:06:42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冯桂英(左)正在指导工人织毯。

精湛的织毯技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平整地毯。

绘制地毯图案。

工人们使用传统合棉纱车倒线绕线。

冯桂英(左)向游客介绍阿拉善手工仿古地毯特点。

清洗地毯。

在苍天般的阿拉善,匠人们于方寸经纬间,织就着仿佛落于大地的彩云。这便是大约兴起于清代乾隆初年的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它融合了阿拉伯地毯和京式宫廷地毯织造的传统,在织毯行业内独树一帜,以精细独特的做工和醇朴秀美的图案著称于世。

2008年,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阿拉善右旗民族工艺地毯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各类花色丰富、古朴典雅、质地实密的地毯。“这是‘三蓝’仿古地毯,上面有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图案,耐用度很高;这是丝织地毯,采用优质丝线原料精雕细琢而成,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进行了有机结合;这些地毯的图案有胡杨林、骆驼、曼德拉山岩画等,融入了我们阿拉善地区的特色元素……”该公司董事长冯桂英向记者娓娓道来每一种产品的特色亮点,言语间满是珍视和热爱。

代代相传的复杂工艺背后,是一脉相承的匠心底色。冯桂英是这项技艺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她带领员工们传承和推广这项古老技艺,创新地毯主题图案,提升产品花色品质和文化内涵,为技艺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在设计与绘图部,工作人员投入地绘制地毯上的牡丹花图案;在车间内,女工们手法娴熟地操作着织机,日复一日地累织出绚丽图案……阿拉善地毯经过构思设计、织作、平、剪、洗、造旧等工序层层打磨,最终织造出的地毯具有质刚、弹性强、拉力强、光泽好的特点,实用与美感完美融合。

传统的阿拉善地毯选用鳞粗、色白的本地土种羊毛,近年来,冯桂英和她的伙伴们致力于创新和突破,以优质丝线为原料,不断提高丝织工艺水平,推出手工120道至200道丝织地毯,市场前景可观。该公司还推出艺术挂毯、汽车坐垫等系列产品,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向更多的人展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的独特魅力。

2024年,该公司设立了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非遗工坊,构建了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运营模式,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非遗传承”与“增收致富”的双向奔赴。在匠人们的守护与创新探索中,这项古老技艺在阿拉善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传承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的过程中,我们既保留那些历经时光沉淀的技艺精华,同时也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老技艺走出更远的新旅程。”冯桂英说。(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李卓 王晓博 王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孙丽荣]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