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指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约15分钟即可到达至少1个必备公共文化场馆和2个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设施总量不少于3个),享受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在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之际,余杭区多元协同构建示范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力求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特色、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一圈一品,一圈一韵;圈圈有景,圈圈有情的特色文化生活圈,力争为浙江省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提供示范和样本。
今年余杭将建设5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同时纳入浙江省2022年度“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这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各具特色,激活着文化服务的“神经末梢”。今天,本报带您走进其中三个以农文旅融合发展见长的“品质文化生活圈”,看他们如何深挖地域文化优势,为当地群众解锁全方位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新方式。 本版组稿吴一静罗素洁罗艺杰
永安村:“千年稻作”品文化民生共富享未来
余杭街道永安村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依托省五星级永安村文化礼堂、省3A级景区村庄、文化非遗体验工坊、稻作文创展陈馆、共享小院、亲子乐园、文化广场篮球场等,围绕苕溪文化,提炼具有地方属性的“千年稻作文化”,打造标签式活动品牌,形成具有“稻香”特色的品质文化生活圈。
永安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600平方米五星级文化礼堂物理空间为核心,重点建设稻作文化展陈馆、非遗体验工坊、共富文化讲堂、百姓农家书屋、文艺活动室等“有界”空间,有机串联室外露天大舞台、百米文化长廊、田间草垛亲子乐园、网络直播中心、认养菜地等区块。
同时,该村构建了“无界”的稻作文化内核体系。以“稻色新、永安心”为核心内容,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共同价值观,借势借力充分深化与人工智能小镇的战略合作,通过“数据一屏展示、指标一屏分析、指挥一屏联动、治理一屏透视”多维演示数字农文旅成果;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进行校地合作,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浙江中青旅合作,将文化礼堂打造成杭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与浙江黄龙体育中心合作,打造未来乡村健康基地。同时精准把握二十四节气的农耕生产规律,策划举办开春节、插秧节、开镰节、丰收月、冬至日、云上春晚等节气文化活动,唤醒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
为增强文化附加值,深挖文化优势,扩大地域品牌,打造农文旅教融合文化体验中心,永安村主要开设了四大系列活动:
一是深挖“以农为基”的耕读体验活动。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为突出农耕文化与自然文化的融合与传承,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结合沉浸式农耕劳作教育,通过图文、声光电、直播等形式,提供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收割、加工等劳作实践体验课程,让孩子在耕读文化中感受千年农耕文明。
二是发扬“以文为魄”的稻作文化精神。为体现源远流长的双千年稻作文化,永安村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开春节、踏春节、插秧节、开镰节、清明思贤、端午民俗、中秋月圆、非遗体验、基本农田保护月等传统文化民俗体验活动,与群众共同书写稻作文化薪火相承的新篇章。
三是打造“以旅为核”的主题特色亮点。为增加当地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永安村有机融合稻香旅游文化资源,策划设计了22个旅游点位,推出余杭民俗游、苕溪逍遥游、禹上寻宝游、稻乡田趣游四条主题旅游线路。同时,邀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美院创新设计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资源,开展永安微创意大赛、青年创业大赛等特色农旅活动。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惠民方向。针对基层群众需求,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大舞台,永安村组建了歌曲、舞蹈、戏曲、武术、书画等10支“三团三社”群众文体团队。曾在余杭街道“我们的村晚”直播晚会、永安村文化礼堂联盟走亲、永安村村晚直播等舞台上进行演出,不仅满足当地农民文化需求,更激发了乡村文艺活力。
青山村:未来乡村打造艺术文化村落
黄湖镇青山村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位于青山村核心区块,由文化礼堂、融设计图书馆、青山自然学校三大文化阵地构成。
青山村文化礼堂面积500平方米(一层),于2019年创建为四星级文化礼堂,设有文化讲堂、展陈室、阅览室等,功能齐全,可用于举办大型会议、节庆典礼、文化活动、村民婚庆等活动。融设计图书馆和自然学校由村内公益组织负责运营,致力于传统美学、自然教育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设计师、公益志愿者、文化工作者等76名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生活圈内还建有足球场、网球场,可用于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
该村配备有1名文化圈圈长、1名宣传文化员,并制定工作计划、活动计划,各阵地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该村拥有10余支“三团三社”群众文体团队,包括舞蹈、合唱、摄影等。其中,由村干部、外国设计师和新村民组成的“三三两两”乐队,在去年的丰收节晚会上参与“五哈”综艺节目的录制,和明星大咖同台表演,同时受邀参加2022年度浙江省“我们的村晚”节目录制。
青山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融设计图书馆为核心,打造艺术文化村落。2017年,由融设计图书馆与当地村民联合创作的水资源保护公益策展项目“水的一生”登上设计上海的舞台;2018年,青山东坞礼堂改建项目荣获“陈设中国·晶麒麟奖”。30多位青山村民加入图书馆百工坊项目,利用环保材料进行手工艺创作,培育了一批本土手工艺人。
以青山自然学校为核心,打造自然教育基地。自然学校主要开展自然教育、公益团建两类活动,每年服务超过150个企业、学校,接待访客10000余人次,开展活动近200场次。在积极开展生态公益宣教活动的同时,青山自然学校以商业思维开展公益投资项目,在满足水源地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绿色产业,开发包括生态农产品、手工艺品、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在内的多种项目,为村民提供自然公益讲解、活动组织、民宿服务等培训和就业机会。
同时,青山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注重发挥新老村民的资源优势,每年定期举办未来乡村品牌系列活动。例如,融设计图书馆根据年度研究主题,每年开展融设计年会,广泛邀请公益设计师、村内手工艺人等开展传统材料研究。青山同心荟邀请新村民、志愿者,每月召开青山TALK文化分享会,向村民分享旅行见闻和专业知识。同时,该村还形成了有较强辨识度的特色活动,如端午游龙会、稻田音乐节、新村民入村礼、丰收节、村民修葺节等,特别是自然幸福夏令营,由余杭团区委和青山乡村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推出,免费为黄湖镇及周边中小学生提供夏令营服务。夏令营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五年。2021年,青山村还举办了“青山·现在进行时”作品展,让更多村民参与青山村的美育文化,也给身怀绝技的村民有了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
径山村:三化融合以非遗资源打造品质文化
径山镇径山村四周群山环抱、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有茶园3000余亩、毛竹林10000余亩,是一个山多田少,以茶竹等农产品、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小山村。径山村生态环境优越,非遗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宴”、省级非遗项目“径山茶炒制技艺”、区级非遗项目“径山抹茶制作技艺”“茶筅制作技艺”。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分别是释戒兴(径山茶宴)、周方林(径山茶炒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分别是俞荣华(径山茶炒制技艺、径山抹茶制作技艺)、白香女(径山茶炒制技艺)、李水富(径山茶炒制技艺)、陈金信(茶筅制作技艺)。
近年来,径山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以非遗资源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显著增长,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该村品质文化生活圈以径山村文化礼堂禅村分堂、游客接待中心为核心场馆,坚持禅意符号化,构建包含禅茶文化广场、周方林技能大师工作室、陈金信非遗工坊及“禅村十景”等特色场馆集群,由文化礼堂和村级旅游公司共同运营。整体建筑风格以宋式美学为基础,亭廊轩阁、小桥流水间于细节处尽显风雅,在场景中融入茶韵,实现了“村庄变公园、礼堂成景点”,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径山模式”。
径山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坚持非遗活态化,通过融入节庆活动、开设研学课程及进景区进礼堂等方式,推动非遗活态化,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每年举办中国茶圣节、茶祖祭典、径山茶汤会、禅村喫茶节文旅节庆等活动,打响文化品牌;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设非遗研学课程,如点茶、抹茶、香道、茶筅制作等体验项目,心无尘茶馆、五峰山房、茶人世家等地也因非遗体验项目成为网红打卡点;成立茶艺表演队,编排禅茶内核的文艺节目《径山茶香醉悠悠》,通过茶艺表演加舞蹈的形式,展示径山独特的文化韵味。
同时,径山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坚持文化产业化,围绕“径山茶炒制技艺”项目的开发利用,统一制作场地、禅村品牌、对外营销,积极研发径山红茶、桔柚茶、团茶、抹茶等产品,目前全村茶叶年产量超过3万余公斤,产值超过5000万元。利用村内闲置房屋招引非遗传承人入驻,打造径山非遗民俗工坊,同时鼓励民宿、农家乐、茶生产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径山村的茶炒制工坊、茶筅工坊、茶点工坊、酿酒工坊等都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