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护航学生阳光成长 力争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广州市教育局暑假期间开展小学生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工作。
广州市教育局:
在广州读书是一种什么体验?步行10分钟内到校,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孩子午休躺着睡,在劳动中快乐成长,每学生一份心理健康档案……所有确确实实的小美好,构建成广州教育的民生大网络,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平稳覆盖到每家每户。启航“十四五”,广州教育的蓝图已经绘就,未来将朝着教育现代化进发,形成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教育新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城市。
教育均衡发展, 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关键词:教育公平
“原来的学校比较小,现在新学校又大又漂亮!”开学礼上,黄埔一村民家长感叹道。今年秋季,广州市“上新”学校134所,可提供学位约10万个,不乏省市属优质中小学校分校或其成员校,这些学校深入教育薄弱地区,用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近年来,广州教育公平开创新局面。11个区全部成功创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100%。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积分入学制度,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简化为“两个有”:有广州市三年初中完整学籍、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广州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每区建成一所或以上特殊教育学校,全市建成资源教室268间。“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4.45万个,其中幼儿园新增10.86万个,中小学新增21.49万个。新增示范性高中34所;省实、华附、执信等校在广州市以新建校区、委托管理学校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层面合理配置和扩增。
学位问题是群众心中的牵挂,如何增加优质教育,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接下来,广州将以高标准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改扩建一批老旧学校。其中新建小学半径步行不超过10分钟,新建初中、九年制学校半径步行不超过15分钟,方便学生就近入学。预计“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增加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0万个。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通讯员 穗教宣
■图片: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
从“心”出发,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
“咱们学校有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吗?”“有的,一般每个学期一次。”“通过筛查,如果发现有学生情绪异常需要关注,学校一般会怎么做?”“我们会鼓励孩子们主动报名参加各类辅导游戏活动,让其中的‘幸运儿’代表班级和心理老师一对一交流,传递班级的心声。”这是一段出自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陈爽和某校专职心理老师的对话。据了解,广州中小学加快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自编心理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每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方式,守护学生心灵,并更多地联动家庭、社区力量,共同护航学生阳光成长。
2021年,广州市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列入广州市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制定出台《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3)》,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截至2021年8月31日,全市550所1000人以上的中学、1200人以上的小学100%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
接下来,广州将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示范学校的规范建设和特色创新,形成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特色,力争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广州新模式。
点亮劳动技能,培养孩子能学肯干
关键词:劳动教育
作为五育之一,劳动教育能塑造人的品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今年,广州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列入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广州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府驱动、学术推动、市区联动,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和正确的劳动习惯、观念和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幸福和创新灵感。目前,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民生实事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果和育人目标。一是改革创新走在前列;二是“一校一品”形成品牌;三是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四是各区各校特色鲜明。
整地起畦、插花泡茶、烹饪陶艺……孩子们的劳动“技能点”被一一点亮。2022年的元旦刚过不久,踏着新年的脚步,海珠区某校开辟的校园小农场迎来了本学期劳动教育的最后一课:采摘。家长们一起来到校园,和孩子同劳动,把采摘的水果包装好后进行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一位学生家长向新快报记者表示,这类活动让学校、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来,既能开展劳动教育,又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目前,广州评定了首批 34 个市级校外基地,评选出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67所、试点学校52所,15000余名普通高中学生开展学农劳动实践活动,96所学校2400余名学生结对共建劳动教育活动,开设了“学校劳动周”、中草药种植、中医文化进校园、劳动共建结对活动等7个2021年广州市劳动教育特色项目。
午休“平躺睡”,课后托管无缝连接
关键词:课后服务
以往,多少孩子的愿望是午休躺着舒舒服服睡一觉,放学后扔下沉重的书包,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里。如今,广州的学生们实现了这样的“小美好”。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广州推行“5+2”课后托管模式,学校每周5天都开展课后服务,下午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家长能够“无缝”接娃。不仅如此,学校还提供丰富的课后托管项目,涵盖美育、劳育、体育、科技等方方面面,课程均以公益性为原则,收费受到严格的监管,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不少家长表示,校内开展的课程比课外培训更便宜也更安心。
为了让孩子在中午睡得好、睡得香,广州各中小学突破硬件限制,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挖潜场地空间、增添设施物品等措施,积极创设学生午休“平躺睡”条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舒适午休”服务。目前,广州市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有1277所,实现100%全覆盖,中小学生“平躺睡”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