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作为中共农运发轫地,“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杭州萧山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萧山守好“红色根脉”,开启奋进新征程,从解码红色基因、为民为企服务、探路共同富裕等多个维度出发,当好先锋、做好模范,用心书写时代华章。
守好“根脉” 当“红色先锋”
作为中共农运发韧地,红色基因在萧山薪火相传。在百年峥嵘岁月里,萧然大地也孕育了无数英杰,他们的思想之美、信仰之美、奋斗之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萧山人。
“阿姨外柔内刚,‘有骨气、有立场’六个字,是她一辈子的写照 。”2021年11月18日,由萧山区委宣传部、统战部联合杭州日报萧山分社推出的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上,瞿秋白、杨之华的外甥女、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吴幼英向萧山年轻人讲诉她心目中的杨之华。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杨之华从衙前出发,实践她心中的中国梦。她有句名言——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一种人生。“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显然是继承了母亲杨之华的性格,她与党同龄,可谓“百年风华、独伊无二”。
在母女俩的故乡萧山,当地用绍剧、展陈、访谈等多种文艺呈现方式,解码她们的“竞潮一生”。2021年七一前夕,绍剧《秋之白华》在萧山剧院首演。这是一部根据杨之华的事迹创作而成的革命历史绍剧,用艺术方式还原党史史实,让一颗颗火种燃烧成光耀钱塘的绚丽朝阳,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勇往奋进。在瓜沥三岔路村,杨之华故居修葺一新,作为萧山红色基因的传承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萧山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萧山启动“沿着红色足迹学党史”暨“百年红印家乡行”活动,首次发布6条红色研学路线、红色数智地图和红色美丽专线,将32个红色研学点串珠成链,特别是数智导航、在线打卡等功能的介入,可以为党员、群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研学线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萧山创新提出六个“先行”,即理论先行,扛起中共农运发轫地使命担当;领导先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领学促学;青年先行,既要“青年讲”更要“青年听”;服务先行,“三大红色礼包”让党员群众共享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资源;数智先行,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智慧升级;实践先行,“三为”专题活动让大家享实惠,以此为载体当好先锋、做好模范。
全区层面,萧山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领学促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运用“艺术党课”、院士讲坛等载体,感悟百年党史,守好红色根脉,为高水平打造“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创新塑造发展新格局汲取奋进力量。
基层层面,各镇街、平台充分挖掘本地党史资源,通过修缮红色场馆、田园诗会、党史“一村一册”编写评比、青年宣讲、主题党课、短视频大赛、年轻干部座谈会、读书分享会等,使党史更好地走进群众、入脑入心。
青年是希望,也是未来。针对这一群体,萧山创新性地推出“萧然·青年说”活动,组织金牌青年宣讲员沉浸式讲述党史故事,与革命先辈开展“时空对话”,同时深化红色基因“云”传承,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变成青年“新时尚”。此外,萧山还组建“青春力量宣讲团”,举办青年理论宣讲大赛、微党课大赛、青春毅行等活动,开展“百年大党·青春辉煌”巡回宣讲,实现“青年在哪里,宣讲就覆盖到哪里”。
为民服务 当“为民先锋”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关键在一个“实”字。自“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萧山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互学共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形成长效机制,也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案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月17日,萧山启动“三为”最佳案例路演,从近百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的十个“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基层减负担”案例通过沉浸式演出、演讲等,还原一个个“为民服务”的温暖场景。
“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是此次路演的主题,透过十个案例,能由点及面地强烈感悟到萧山“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到底有几“度”。
首先是“敏度”。在新塘街道,“心无忧”数字治理中心24小时运行,无论什么时间段,小到路面垃圾、停车堵车,大到劳资纠纷、火灾案情,百姓都可以第一时间向“心无忧”平台反映,平台30秒签收响应。在益农镇群围村,当地依托村“智慧小脑”系统搭建“村民有话说”平台,村民只要轻触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让群众呼声一键直达村干部。
“秒级反应”背后,是一种“为民服务”的数智敏度。去年以来,通过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萧山对“民忧”的反应越来越灵敏,也让“解忧”更有速度,隐患管家、农民建房审批、一呼解忧等应用场景精准落地,让百姓在“无感”技术变革中实现幸福“有感”,进而交上“三为”的“满分卷”。
其次是“温度”。作为知识共建、共享、共促的新型阅读空间,永兴书房的崛起,折射着萧山这座城市的温度,它遍及城区外围镇街,走村入社,一个个城乡心灵栖息地,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大大提升了萧山的城市品味和文化氛围,不仅成为了一道道引人注目的城市风景线,也成为了人们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还有党群驿站,也有着同样的逻辑,它们不仅是基层红色堡垒,更是当地着力构建多跨场景的活力公共空间,从空间微调整、提升、整合到服务供给,让更多人在这些微空间里互动起来。它们犹如一个个“星地标”,编织起了纵横交织、形式多样、触角敏锐的党建网络,把城市“风景线”打造成了发展“活力线”、民生“幸福线”。
再者,是“广度”。作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的首批试点,萧山正通过一项项覆盖城与乡的民生实事,擘画共富的“微笑曲线”。原本属于“城市资源”的青少年宫,通过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在9个镇街落地基层青少年宫分宫,基本形成“一宫多点、一主多辅”的全方位校外教育服务模式。在临浦老街老年食堂,老年人不仅能吃上新鲜可口的饭菜,还让食堂成为独居老人交流的平台。萧山已连续两年将老年食堂建设列入区民生实事项目,去年以来,全区16个镇街、40余个老年食堂已确定建设点位,其中党湾镇、河上镇等镇街还将建设老年食堂和提升助餐服务覆盖纳入镇街级民生实事推进。老年食堂空间不大,却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迈向共富 当“探路先锋”
某种角度看,学党史是为未来探路汲取力量,是一次更为深层次的思想大解放。特别是成为全省高质量共同富裕建设试点后,萧山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头示范、争先创优,提升推进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新能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当先锋、做模范。
2022年又是萧山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年”(亚运召开之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萧山二十周年),萧山如何奋力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尤其需要“破题再破题”。2021年底召开的萧山区第十六次党代会则全面拉开了“改革破题”的新序幕,提出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实现“四大突破”,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
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萧山宣讲十六大精神并调研萧山工作,要求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当时的萧山,是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第一个县(市、区),正值撤市建区后谋划新发展的关键时刻。20年后,萧山高质量发展已到关键一程,尤其要牢记“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殷殷嘱托。
“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九个字已在萧山掀起一股解放思想的新浪潮,推动萧山奋勇向前。从钱塘江畔的乡村到杭州大都市新封面,钱江世纪城是城市化的经典范例。正如钱江世纪城党工委书记秦剑云所说,“世纪城前有G20赋能,现有亚运会加持,掀起了两波发展浪潮。峰会、亚运会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掀起第三波发展浪潮需要靠我们主动创造机遇。”
没有最完美的方案,行动是最好的修正。萧山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结束一周后,萧山召开第一次全区经济大会,破题平台运作机制改革,将原“四大平台”划分为“八大兵团”,犹如“八面红旗”一线作战,将带领萧山未来五年成为全省排头兵。比如空港,如何重构开发建设的底层逻辑,湘湖如何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地理,南部崛起又如何构建新路径,“萧滨一体化”如何真正发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怎样突破,这些都将在“兵团”模式下不断破题。
善破题,是萧山的“精气神”。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面红旗”到而今的“八面红旗”,萧山无疑将抓住机遇,迈向高质量。而新征程下的探路,也将为新时代萧山精神注入更多时代内涵,全方位塑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人文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