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奔波辛苦一年,能在春节返乡与家人团聚,吃上一顿正宗的家乡菜,是他们最朴素的心愿。正因如此,“春节回家吗”成了每年腊月的热门话题。
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今年春节,依然有许多非杭籍务工人员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将返乡团聚的日子往后推了推。可无法推动的,是那颗思乡、思亲的心。
去年春节,杭州日报融媒体矩阵策划推出了“亲情通话亭”大型互动栏目,以视频连线形式,让各行各业留杭过年的务工人员在镜头前与亲人对话,传递温情与祝福。今年1月下旬,“韵味杭州”抖音号与杭州日报融媒体矩阵共同策划,推出了“亲情通话亭2022”,再次将镜头对准那些留杭的务工人员。
又一年新春佳节,同样的镜头前,不一样的主人公,一字一句,交汇的是共通的思念之情。
刘海罗,36岁,江西省赣州市人 就算不太会说话,有的话还是要说
“老婆,我爱你”
刘海罗是杭州特警支队五大队的一名特警。2011年从警校毕业后,他就加入了杭州特警,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
大多数时候,刘海罗看起来都挺严肃,不太善于表达,说话的语气总是平缓稳重。作为巡逻组里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民警,刘海罗平时和同事守着湖滨、河坊街、西湖大道等人流量大、各类事件繁杂的重点区域。每天在西湖边来回地走,他时常会想起远在赣州老家的妻儿。“儿子7岁了,女儿才刚满1岁。”看着近在咫尺的西湖,他感叹了一句,“两个孩子连杭州都几乎没来过,更别提来西湖边好好逛逛了。”
“爸爸打电话来了,快叫爸爸!”视频通话连上后,妻子抱着女儿出现在屏幕中,还不忘把正在一旁玩耍的儿子喊过来。两个孩子好像不太明白爸爸为什么打电话回家,盯着镜头一阵沉默。“爸妈出去买年货了。”妻子说起了家里的情况。
“哦,杭州这两天降温了,家里冷不冷啊?两个孩子最近身体好不好?”刘海罗正和妻子聊着家常,突然,儿子冲到手机前,问了一句:“爸爸,你在干吗?”
本来挺平常的一句问话,竟让一向严肃的刘海罗突然笑出了声:“爸爸刚才在工作,现在是休息时间。儿子,过阵子爸爸接你来杭州玩,好不好?”
“好的!”说完,儿子撒着欢跑到一旁玩去了。
见儿子走开了,刘海罗像是酝酿了很久一般,轻轻地对妻子说了一句:“老婆,我爱你。”妻子先是一愣,然后甜甜地笑了:“我也爱你。”
两口子刚甜蜜上,儿子又跑了回来。刘海罗突然想起了什么,特意把镜头拉远,秀出了身上的警服。“儿子,爸爸平时工作就是这样子的。”
儿子直勾勾地看着屏幕:“老爸好帅!”
李海兵,38岁,河北省保定市人 儿子出的“送分题”,他居然答错了
“两年没回去了,他快不认识我了”
“爸爸,你猜我过年几岁了?”
“6岁还是7岁?”
“都不是!我8岁啦!”
小儿子隔着手机屏幕提出的问题,李海兵居然答错了。“已经两年过年没回去了,小儿子都快不认识我了。”看着视频里蹦蹦跳跳的小儿子,身高180厘米的燕赵汉子鼻尖泛红、眼眶湿润。
李海兵在北景园生态公园(亚运电竞中心)建设项目部做场馆幕墙装修工作,他本打算1月27日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但因为工期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再次选择了留杭过年。
去年春节前夕,李海兵还在嘉兴做工程。当时,他和工友们都盼着早点完工回家团圆,可偏偏石家庄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返乡的脚步只能停下。除夕,李海兵和家里人通电话,小儿子天真地说了一句:“爸爸,你在手机里过年了。”
今年春节,李海兵还是要“在手机里过年”。“儿子那天说我怎么老是在手机里。”李海兵话音刚落,手机里传来了妻子爽朗的笑声。李海兵转过脸,抹了抹眼角,隔几秒后又清了清嗓子:“我不在家,只能让两个儿子陪你过年,你辛苦了。”
对于杭州,李海兵一家有着珍贵的记忆。8年前,李海兵在淳安某工地干活,妻子带着大儿子来看他,在千岛湖畔住了近一个月。用李海兵的话来说,那是一段“数一数二的幸福日子”。这段幸福时光也为这个家庭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回到老家后,妻子发现自己怀孕了,小儿子由此降生。“他和杭州有缘。”李海兵说。
春节回不了家,李海兵想的是先保质保量把工程做好,然后错峰团圆。“其实我还有一个新年愿望,就是等杭州亚运会开幕了,带老婆孩子来杭州,逛一逛西湖,看一看我参与建设的亚运电竞馆。”李海兵说。
唐志平,49岁,云南省临沧市人 离乡28年,回家次数凑不足一只手
“想你们了,我就抬头看看太阳”
对于49岁的杭州城管延安路红旗班工作人员唐志平来说,“回家”是一道难解的题。
唐志平的老家在云南省一个偏僻的山村,距杭州2700公里,如果清晨9点从杭州出发,一切顺利的话,两天后的傍晚她才能到达村口。1994年,唐志平远嫁江苏;1996年,随丈夫来杭打工。离家28载,她回家的次数少得可怜。“1999年、2009年、2013年、2015年。”唐志平掰着手指,笑中透着无奈,“你看,连5个手指都没凑齐。本来去年国庆要回去,但爸妈担心我一个人回家不安全,让我等全家都有空再回去。”
“阿爹,过年的牛肉买了吗?我好想吃家里的牛干巴和牛肉米线,在外面都吃不到这味道。”视频通话连上了,唐志平开口就问家乡的吃食。
“囡,你要吃我就给你做,回头让你哥给你寄过去。”视频里,唐大爷皮肤黝黑,双眼有神,一口云南方言。
“阿爹、阿妈,我天天都想你们,做梦都想……”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唐志平在父母面前,依然是当年那个在寨子里玩耍的女孩,“想你们了,我就抬头看看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我看得到,你们也看得到。”
“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我们就放心了。”父母叮嘱道,“你在杭州,要好好的。”
唐志平说,在寨子里,太阳代表着幸福、吉祥和温暖。在杭州26年,她和丈夫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对这座城市已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前两年,我们在乔司买了房,正式扎根下来了。”她说,“我们的好生活是在杭州实现的,我很知足。”
今年,唐志平一家有了新盼头。唐志平的儿媳有了身孕,家里的第三代预计在夏天降生。“儿子跟我说了,等孩子出生,就尽快陪我坐飞机回老家看看。”唐志平说。
舒小莉,32岁,江西省上饶市人 集齐6张奖状,就能“召唤”妈妈回家
“没想到他把这个约定记在心里了”
“妈妈今年过年不回来了……”
“为啥?”屏幕里,4岁的男孩一脸惊愕,紧接着补了一句话,“我再得几张奖状,妈妈就回来了……”
对着手机,舒小莉不禁泪流满面。
舒小莉是江西人,之前一直在老家带娃。去年,儿子上幼儿园了,她便将儿子托付给父母照管,自己跟着老乡一起来杭打工,目前在伊家鲜旗下餐厅做冷菜服务工作。
去年10月,舒小莉向单位申请了调休,回老家陪儿子玩了一个星期。今年春节前,一方面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一方面考虑到餐厅春节期间确实需要留足人手做好服务工作,舒小莉主动提出留杭在岗,等春节假期后再错峰返乡,陪儿子好好玩上几天。
让舒小莉落泪的,是儿子深藏于天真中的懂事。“原本就是我和儿子开的一个玩笑,没想到他把这个约定记在心里了。”舒小莉说,她之前和儿子说好了,幼儿园3年,一共6个学期,等儿子攒齐6张奖状,她就回去带上儿子一起生活,“他刚上完中班上学期,已经拿到3张奖状了。”
尽管这个春节不能回家,但舒小莉已经有了更长远的计划。“这几年在餐厅好好工作,等儿子上小学了,争取把他接过来,好好照顾他。”她说,“团聚的日子,不会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