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五年,绍兴经济迸发出强劲活力:
应对疫情、化危为机、开拓市场、转型升级、数字化改革,2020年、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0.2%,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1.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兴,则经济全局兴。2021年,我市11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跻身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三位。
……
澎湃新动能使得绍兴经济展现出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性。
新动能来自于绍兴在经济稳增长的前提下,坚定不移调结构。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2%。令人振奋的结构之变,说明产业融合深入推进。在绍兴制造加速升级的同时,“绍兴服务”正以强有力的姿态为绍兴经济输入发展新动力。
新动能还来源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耦合共振。
2017年以来,作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我市开启了传统产业全市域全领域大整治大提升新篇章,连续8年获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2018年起,又开产业“跨域整合”先河,坚决将越城区所有印染、化工企业整体搬迁集聚至柯桥区、上虞区。截至目前,搬迁至柯桥区的五大印染组团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其中4个组团已投产,21家化工企业签约落户上虞化工集聚区。
效果显而易见。“绍兴印染产业集中度从65%提升至80%,2021年印染产业实现增加值217.1亿元,同比增长37.1%。”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得益于产业集聚腾出的万亩土地,我市聚焦集群发展,紧盯招大引强。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荣盛新材料、比亚迪新能源等重大牵引性项目密集落户绍兴,新兴产业加速扩容。2018年以来,全市共引进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近6000亿元,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借力数字经济,我市全面推进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
更深层、更广袤的动能成长空间“藏”在创新里。
这几年,“愈难愈要搞创新”已成为更多绍兴企业的共识。位于绍兴滨海新区的绍兴拓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年潜心研发,研制出太阳能电池碱抛光工艺,颠覆国内光伏电池生产高污染高成本的老旧工艺。“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每半年产品配方就要升级换代一次,目前公司的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拓邦电子总经理张震华说。
企业脚踏实地搞创新,政府马不停蹄优生态。打造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全力构筑创新策源新优势。全市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数连年攀升,“鲲鹏计划”实现零的突破,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40万人。
绍兴持续跃进的最新动能,是高能级平台。
近年来,我市对开发区(园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从13个整合为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从281个锐减至24个,开发区(园区)治理全域推进,“2+7+N”平台体系加快形成,开发区(园区)迈上“少而精”“少而强”新赛道。
平台强,则产业兴。短短两年间,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三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落地绍兴,目前三个平台总体量已突破1000亿元,建设进度、考核评价均居全省前列,绍兴滨海新区入选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
拓展新蓝海,打造新引擎。我市连续获批绍兴综合保税区、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3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平台集成叠加效应加速释放。
持续扩量、聚能,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肌肉”愈发强壮。绍兴经济发展赢在当下,更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