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工第一天,浙江卫康检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通过滨江“上马石”助企平台发出求助,申请对6款计量标准器检定开通绿色通道,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没想到,9:40分提交申请,10:30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滨江速度!”
助力企业“开门红”的“滨江速度”背后,恰恰反映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滨江‘数’度”。过去一年,“数字滨江”有关数字化改革的种种尝试,在一个个“小场景”中释放了“大能量”。近日,浙江召开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在数字化改革启动一周年之际,新一轮改革任务如箭在弦,高新区(滨江)将继续展现“数字滨江”硬实力,为改革想招,加快打造“数字滨江”特色成果,为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贡献滨江力量。
产业大脑牵好“牛鼻子”
牵好数字经济的“牛鼻子”,产业数字化是重要牵引力。
面向产业经济数字化治理场景,高新区(滨江)上线产业链创新图谱,建立起“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的产业大脑平台,开放政府端与企业端,使政府能对企业以数智化手段进行精准服务,使企业能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更多成长养料。
“数据说话、精准配置”是这张“图谱”的关键词。
在“产业全景图”模块,三个产业空间分布、产业链节点筛选、产业报告等数据一目了然。比如,“产业报告”一栏展示了2021年度高新区(滨江)安防产业的季度报告,报告从产业概述、滨江数字安防产业链结构分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滨江安防产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建议;在“产业链图谱”模块中,以“绿紫红”三色体现了全球技术创新网络视角下滨江产业链的细分发展情况,政府端可以清晰了解“优势”“潜力”“薄弱”环节并可以进行相应的“固链”“强链”“延链补链”。
去年,产业链创新图谱推送了普利复健基于大数据及算法的复健信息推送系统、复健信息智能交互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成功助力普利复健获得浙商健投投资。
这反映了“图谱”在企业服务上的“精准对接”。同时,系统还能自动筛选企业、识别优质潜力企业。比如数字安防产业链中,光学镜头是高新区(滨江)产业链薄弱环节,通过产业链图谱应用可筛选一批优质强链补链企业,同步挖掘企业公开联系电话、邮箱等信息,实现招引有效触达。
“一键核查”打破数据孤岛
“我们申请了近1900项专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近1500项,光专利使用权方面的税收优惠就接近3000余万元!”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开门红’,要非常感谢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企业感受到的获得感,离不开滨江区税务局全天候的“云服务”和线下“一对一”的助企服务。
创新企业办税新模式,探索软件(集成电路)税收优惠资格“一键核查”试点项目,提高了集成电路与软件企业的税收核查效率,也助力了高新区(滨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家最早批准的7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复的第三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高新区(滨江)集聚了海康、大华等10家全国软件竞争力百强企业,拥有超8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40家,占全省总数的70%。
企业用户可通过数字经济门户或企业码平台实现一键申报、查询核查状态与核查结果,提高整体流程效率。
“通过该应用场景的建设,旨在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部门协同服务,确保软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高新区(滨江)为试点,逐步推广至全省,以促进提高我省软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在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和竞争力。”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赋能“可视化”经济监管
土地使用明不明确,楼宇产值怎么衡量……滨江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一期、二期的建设也为这些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平台通过标记全区各类经济主体地理位置标记,让经济风险看得见、摸得着。比如,可以及时捕获异常信息,实现多画面实时展示和预警;经济主体的任何风吹草动,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轻松实现精准化监管。截至2021年,平台监测出疑似经营异常公司490家,区市场监管局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将356家经济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并同步推送到国家、省信用信息监管平台。
据悉,接下来,高新区(滨江)在现有滨江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将叠加N个场景,逐渐实现全区经济场景全覆盖,形成规范可复制的“滨江样本”,在根本上实现全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努力成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