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所以搜索“贤内助”一词,定义都是专指妻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同工同酬,这种分工不太站得住脚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人们印象中,上海女性地位高于男性,最明显的特征是厨房里掌勺的大多是男人。这点在我家得到了印证,我父辈那一代,家里全是丈夫做饭;到了我们这代,丈夫们依然牢牢把持着炒勺。大侄儿去年结婚后,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小两口都不会做饭,靠外卖续命。
虽然包办了厨房事务,但并不代表思想上摒弃了“男主外、女主内”。20世纪末,我二哥二嫂相继下岗,二哥凭借在厂里学会的染色技术,很快再就业,月薪800元,在当时内地属于中上游水准。二嫂在家赋闲了几个月,虽然家里经济状况拮据,但还算风平浪静。后来,有个熟人看中了二嫂制作被套的手艺,打算开1500元月薪请她去帮忙。原本是一件好事,岂料二哥跑去将人家大骂一通,搅黄了这份工作。
那位熟人对此难以理解,我心里很明白,二哥是担心女强男弱,危及家庭稳定。然而最终,他们还是离婚了,虽然二哥那次搅局不一定是主要原因。
近几年,我也遇到了二哥曾面临的情况,妻子职务步步攀升,收入也大幅提高。我很快体验到了女强男弱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过我没有像二哥那样。这两年,我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还帮妻子完成了一部分文字工作,助力她继续高升。我们的婚姻因此更稳固,没有因收入“倒挂”发生危机。
前阵子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在校本科生、硕士生,都是女性多于男性。大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家庭已经或将要出现女强男弱的现象。如果我们抱残守缺,非得坚持“女主内”,婚姻难免出现震荡。
30年前,在许多地方,男人长期下厨还被视为丢脸的事。如今,目测一下,身边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男人掌勺。“男主内”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太大问题,需要转变的只是观念。
一个家庭,如果丈夫能力强,当然应该主外;假如妻子更有能力,或者正好站到了职场“风口”上,“男主内”让妻子更上一层楼,便是最佳选择。
相信假以时日,“贤内助”这个词会被重新定义。告别了体力劳动为主的时代,“男女都一样”不再是一句口号。“贤内助”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