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相关界别的委员,围绕建设“科创镇海”、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等事关镇海改革发展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大会发言,积极建言献策。本报从中撷取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让“科创镇海”口号 响起来
顾苗军 政协科协界别
海天雄镇,科创镇海。科技创新,既是当前新常态下区域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的最大后劲。
为让“科创镇海”口号响起来,建议:
一要海纳百川聚人才。进一步放宽年龄、职称等条件,推动我区优势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结构优化。建立“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制度,推动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以更加开放有力的政策集聚海内外人才,形成金字塔式人才引育体系。
二要筑巢引凤强平台。加快推进甬江实验室和甬江科创区镇海片建设,聚焦区“12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建立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充分利用甬江实验室、新型研究型大学等重大科创平台对人才的吸附作用、对科研机构的聚合作用,打通产学研用通道。
三要开放包容育企业。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我区战略性、方向性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在区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
四要精准施策优生态。要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部门对镇海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的支持,引进、落地一批行业领先水平的项目。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社会基金、投资机构支持创新发展。提高政府服务科创项目的要素保障能力,让科创企业、科创项目享受到全方位服务。
五要舆论引导树品牌。进一步加大对镇海城市形象口号的宣传力度,策划“1+3+N”系列活动丰富宣传内容。充分用好各级新闻媒体,以及各类重要对外活动中,优先植入“科创镇海”元素。
镇海外贸 要有新举措
周迪锋 政协工商联界别
镇海近年来在推进外贸转型升级上作了不少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从无到有,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龙头企业单一、中小企业贸易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不强、外贸业态不够丰富等问题。
为更好面对外贸发展新形势,建议:
一是跨境电商要有新突破。应抓住宁波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契机,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切实抓好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促进外贸业态和产业融合。另外,可以借鉴国内成熟的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模式,更多途径地进行品牌运作。
二是海外仓要有新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强化主体培育,鼓励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来参与海外仓建设。加大出口信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有代表性的海外仓。引导企业转变独自搭建国际供应链的做法,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实力不足时抱团合建海外仓,并将远程操作、管理等数字化工具,建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
三是外综平台要有新构建。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引进区外大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它们积极对接本地中小生产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地货源在镇海出口。加快培育本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增加平台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提升企业服务的覆盖面和延伸性,争取为更多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支撑。区有关部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在企业注册、海关通关、融资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平台建设中的难题。
提升城市品质中的 “青春感”
李孟韬 政协共青团界别
一座城市的“青春感”是青年密集行业、青年经济业态、青年文化、青年科创环境等的综合外化表现,是吸纳青年人才集聚的标签名片。
为提升我区城市品质中的“青春感”,建议:
一是依托镇海特有的山海江城文化禀赋,加载“青春感”的青年业态片群、青年文化街区。积极吸纳头部团队,将镇海特有的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商帮文化遗存与“青春感”的流行文化、消费偏好相融合,培育具有镇海文化辨识度的国风经济、汉服经济、青年经济项目。一方面可以利用区域改造,引进高品质高颜值的青年高流量业态;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周边城市的高品质资源以巡演、联名款等模式进行合作联动。
二是瞄准镇海产业强关联的青年人才群体特点,完善科创感、现代感的配套服务设施。以庄市片区为核心,在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绿地、公园、健身场馆等设计上,强化科技元素、极简工业风美感,与高能级平台、高等研究院、大学等保持风格调性的统一。以科创、新材料为切入点,打造创业咖啡、创业路演、科技产品体验店概念店等能够将科创气质外化的业态和场所,带动城区“青春感”提升。
三是适配青年工作生活社交模式,升级高品质、强吸引力的楼宇经济。楼宇中的业态应围绕青年的24小时具备“雨林式”的生态感。立足镇海未来产业形态,将产业上下游中适宜“上楼”的优质企业、消费场所、休闲运动场所、商务场所、金融咨询机构等以更合理精细的方式放进楼宇中,让本地楼宇经济品质“更上层楼”。
农业高质量发展, 镇海怎么干
王询枝 政协农业界别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九年聚焦“三农”议题。去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号角”。
为推进镇海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第一,做强数字农业,厚植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工厂,支持有条件的农场开展标准化、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推进冷链建设,培育电商平台和主体,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直营店、体验区,让电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业态”。
第二,做优种子种苗,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好良种引试推工作,重点要做好优质品种的引进、试验、培育和推广工作,提升水稻、蔬果和花卉工厂化育苗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引入良种育繁平台,结合南岚湾省级农业园区建设,在我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良种繁育试验推广。做好良种资源保护,重点做好绍兴麻鸭青壳系和镇海巨高长毛兔等祖代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做实要素保障,助力农业现代化。盘活有限土地资源,继续清理粮功区“非粮化”问题,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共建共享农业设施。二要完善农业人才体系。加强与农业院校合作,引入高端农业人才(团队),鼓励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高素质农民认定,培育农业领军人才。三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
让创新平台赋能 镇海产业升级
卢伟炜 政协经济界别
近年来,我区引进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成为我区科技人才集聚地、科研成果蓄水池、产业发展新引擎,为我区高水平创新强区建设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为更好地支持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建议:
一要强化统筹领导,把好“航船舵”。充分发挥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系统性谋划、统筹推进全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与建设发展。同时,健全研究院绩效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引导研究院规范化发展。
二要加强院企互动,广撒“英雄帖”。制定实施区“十四五”技术攻关重大专项,做实做深科技金桥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融通的创新联合体。
三要创新招引方式,扩大“朋友圈”。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型领军人才和战略性科学家。支持研究院灵活引才用才,多种模式开展高端人才引进。鼓励培养本地化多层次基础性人才。
四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生态圈”。建立研究院财政资金、科技金融等“全要素”保障体系,为研究院引进落户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加强政府和国有平台产业基金引导,加快形成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投入体系。
五要完善服务体系,当好“店小二”。建立区领导联系重点科创平台制度,成立研究院服务专班。推动研究院对接地方产业资源,对接企业实际创新需求。打造科技市场升级版,推动需求导向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让老城不“老”去
叶红 政协经济界别
全区正在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招宝山街道担负着镇海通江达海第一展示面的区位使命,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为让老城焕发新活力,建议:
一要把盘活“公有资产”作为老城提升的重要支撑。根据老城发展定位和城区特质,适当布局成建制行政单位本部或分部留驻老城。充分盘活现有公有资产,整合已搬迁的行政单位办公楼及其土地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要把打造“学府招宝”作为老城提升的重要抓手。保持老城教育质量领先地位,科学布局幼儿园,优化提升义务段教育资源。发挥镇海中学的引领辐射作用,将全国中学校长招宝山大讲堂办成中国基础教育知名论坛;推进教育集团化。
三要把融入甬江科创区建设作为老城提升的重要引擎。物流枢纽港片区作为绿色产业区重要组成部分,可承担我区高端制造业孵化等职能。从配套、要素、服务等方面提升招宝山面江、通海等潜力片区整体价值,以高质量产业汇聚人,高品质生活留住人。
四要把涵养“文化气质”作为老城提升的最靓底色。通过对古海塘、航济亭等历史遗存的改造利用,塑造一系列新旧融合、可阅读可体验的人文景观。通过对老城核心区重新规划和建设性开发,恢复古城风貌。通过对36处古建筑资源的活化利用,营造文创街区和艺术部落。扶持举办元宵灯会、金秋菊展等传统节庆活动,策划举办小众文化会赛活动。摒弃门票经济思维,实现全城漫游。
家门口养老, “嵌入式”是个好办法
顾虹燕 政协教育体育界别
“嵌入式”养老模式主张结合社会内部以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该养老模式已经在招宝山街道等地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定发展。
为推动“嵌入式”养老发展,建议:
第一,多方参与,构建新型养老共建机制。按照“机构跟着老人走”的发展定位,全面调查统计各镇街道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的养老设施配置情况,强化养老设施规划顶层设计。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嵌入式”养老发展环境,提高社会认同感。
第二,政企合力,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可借鉴上海经验,打造“公建民营”新模式。由政府前期投入资金对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建成后的运营交由民营养老服务企业负责。加强闲置资源的统筹利用与改造建设,支持镇街道将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空置房屋等存量资源免费交由社会力量合法经营,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给予政策支持。
第三,因地制宜,出台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服务圈内重点建设 “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村建民营”微型养老机构,就近发掘村落礼堂、空置民宿房和闲置农家乐等场地资源改建,由独立法人出资,依托慈善基金及长护险等实现可持续运营。搭建“社区微脑”智慧平台和多个服务项目的“1+X”嵌入式养老体系试点。
“双减”落地生根, 仍需多方发力
张明月 政协教育体育界别
“双减”政策出台,我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周一至周五面向初中生夜自习和周六校园资源开放的积极探索,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
为更好地落实“双减”,建议:
一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育人理念。要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阐释、解读工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政府、学校、企事业等要创造条件支持“双减”举措,不给家长“鸡娃”的理由,但给家长陪娃的自由;不给学生、家长“躺平”的勇气,但给学生家长“站起”的底气。
二要持续做好校外培训的“疏”与“管”。教育、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加强巡查,持续深入开展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变相违规培训行为。借鉴北京“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经验,巩固治理成果。
三要真减实降为教师松绑。把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纳入区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内容,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划出红线,加强源头治理,禁绝把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都推给学校和教师、让教师兜底的行为,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四要多方合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进一步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的跨校、跨学区流动,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联姻,实施课程开发,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校“吃饱”“吃好”;联合社会专业力量,共享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公益组织和义工团体,锚定课后托管、双休日和假期,精心设计和开展多姿多彩活动。
为残疾人就业 撑起坚实“保护伞”
曹慧卉 政协无党派界别
北京冬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关心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困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但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较低,或明或暗的歧视普遍存在,机关事业单位未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为此,建议:
一要在思想理念上真正关心关爱。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研究制订行动计划和有关政策时,要对症下药,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痛点、难点问题。
二要在具体行动上做好带头示范。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严格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开设面向残疾人的招聘岗位。对已满编但愿意招用残疾人的单位,应酌情予以增加临时编制。同时适当放宽残疾人的招考条件,甚至设置专门考试办法。
三要在配套措施上持续跟进完善。要出台相关的税收、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多招用残疾人。要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在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就业推介、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个性化、精准化的帮扶。残疾人主管部门要做好全区残疾人就业情况的动态掌握,积极做好推荐工作。要与宣传部门通力合作,选树和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就业创业的励志故事。
用艺术之火让镇海乡村 靓起来活起来
朱超娃 政协文化艺术界别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区要充分重视、挖掘、传承乡村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多文化艺术元素,以艺术的方式激活沉睡的乡村资源,复活传统民居的生命力和乡村的经济活力。建议:
一要深挖细掘,培育形成一批文化主题村落。指导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艺术村,对各村历史建筑、乡土遗迹、民间艺术等进行考察和梳理,集中展示一批充满魅力的艺术村,打响“文农旅结合”品牌。设立民间文艺交流展示基地,选取有群众基础的村创建琵琶教学、蛟川走书传承基地和演出基地,开设特色小吃作坊,使看非遗传承、品琵琶雅乐、尝特色小吃成为乡村旅游的重头戏。
二要借智引力,推动发展一批可视可感的乡村艺术产业。在“精特亮”创建中引入艺术团队,通过挖宝、育人、造物、创业、运营五大模块,盘活乡村资源,构建产业链条,推动全域共建、全员共享、全面共富的美丽经济发展。面向全国优秀设计师,征集网红打卡地设计方案,开展网红场景营造,打造网红美拍体系。加强与高校的校地合作,在我区农村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和研学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三要引导村民参与,共同打造“精神栖居”家园。艺术乡建在实践中,要坚持“服务”和“赋能”两条腿走路,既关注物的“创造”,又重视人的“塑造”,借助打造艺术乡村,让村民行动起来、参与进来。要充分发挥、尊重村民的智慧,鼓励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创作和改造工程,并把艺术乡建过程作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