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县聚力打造“改革创新高地品质生活新城”的过程中,医疗和教育备受关注。
如今,说起这两个话题,不免让人振奋。这些年来,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校地合作不断深化,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群众就医、上学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愈发强劲。
城乡差距缩小在家门口就医、上学
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缩小城乡就医、上学的差距关乎农村居民切身利益。
县级专家下乡和教师交流就是我县实现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的一环。
3月29日上午,星期二。雷甸镇卫生院较往常热闹,王女士正排队候诊,“同样是县医院医生帮我看病,在家门口方便多了。”去年7月开始,武康健保集团中医院院区的县级妇产科专家每周二都会到雷甸镇卫生院接诊,方便当地群众就医。
自县域医共体改革以来,我县累计下派24名县级业务骨干担任镇(街道)卫生院业务副院长,选派140多名县级专家每周2~3天前往镇(街道)卫生院接诊。
农村教育短板也在补齐。来到上柏小学半年,孙静莉带的班平均成绩提高不少。孙静莉是县十佳优秀教师。去年9月,她离开县逸夫小学来到上柏小学任教。“孙静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了城里的教育。”上柏小学校长蒋红良说。
优质供给增加共享省市医疗、教育资源
和大城市相比,我县医疗、教育事业发展仍有差距。为此,我县还积极引进省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不出县就能随时享受沪杭医疗资源,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日前,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德清医院(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沈女士挂了杭师大附属医院资深专科医师的号。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德清医院启用后,不光有15位杭师大附属医院专家常驻德清,还有20位该院资深专科医师每周定期开设专家门诊,实现了大城市高水平、同质化医疗服务直达基层。同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精准帮扶下,2021年县人民医院手术量突破万例,“三级乙等”医院创建正在进行中。
再看教育,2021年8月,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德清高级中学新校园启用,浙工大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德高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创一流教研水平。
名医、名校纷至沓来,进一步丰富了我县医疗、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后,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幅均控制在5%以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手术的平均费用下降2500元以上;8种“买不到、报不了”的特殊病用药陆续进入医院药房;十余所学校集体搬迁,实现普通高中向县城集聚、优质资源向品牌高中集聚……
与此同时,医疗、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机制体制创新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教学能力不足问题,全县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县域实力提升医疗、教育事业未来可期
事实上,医疗、教育发展程度不仅事关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
如今,得益于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县还形成了德清吸引人才,人才助力德清发展,德清吸引力更强的良性循环。
今年44岁的盛时雄在德华集团从事战略发展工作。目前他的孩子在莫干山外国语学校读初中,妻子在武康健保集团中医院院区工作。说起德清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盛时雄深有感触,“这些年下来,我感觉德清校园的环境越来越漂亮、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同时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公平透明、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盛时雄说,德清的医疗体系也在不断升级完善,医疗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由于切身体会到德清的发展,他已将户口从金华迁到了德清。
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抓住医联体合作共建契机,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加速全县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均衡化、高质量发展。
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对全县现有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对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更大程度地改善办学条件,创设更公平、更均衡、更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实现德清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高效发展。
就在昨天,我县与浙江省中医院达成合作办医协议、杭州学军中学与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德清高级中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可以预见,我县未来的城市功能和服务将更加完善,县域整体竞争实力将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