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积极打造“双减”下的劳动教育新课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赋能“双减”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海宁市建立市校两级“劳动清单”,明确各学段、各年级劳动教育目标,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有效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海宁市劳动教育课堂惠及中小学生8.9万余人,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组织小学生参加采摘棉花的校园劳动教育获《人民日报》点赞。
一是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劳动教育新路径。研究出台《海宁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印发涵盖“整理卧室、学会烧菜、体验农事、手工制作”等67条劳动内容的劳动清单,并按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4个年段推广,明确劳动教育重点和实施方向。建立劳动教育教研员指导制度,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校级劳动清单,制定劳动教育计划。目前,共有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14人,指导全市60所中小学建立了校级劳动清单,创新增加种养实践、简单维修等特色劳动清单内容30多条,有效提升学生生活技能。
二是开设特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新内涵。依托课堂教育阵地,采用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设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等劳动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学校劳动类特色社团基础,将劳动教育融入特色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目前,海宁市包括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的“红色小义工”、硖石中学的“城市农夫”社团,周王庙小学的“小桑苗学农社”等30多个劳动类特色社团参与劳动教育,其中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的“红色小义工”被评为浙江省童心向党创新项目。
三是开辟实践基地,拓宽劳动教育新载体。拓展校内劳动实践场所,深挖校内闲置土地、楼顶种植园等现有资源,搭建学生劳动实践体验平台。目前,海宁市谈桥小学、实验小学等30多个学校开辟了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种植区,总计种植面积达15亩以上。与校外农业特色种植基地合作,建立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劳动研学活动。已认定海宁市青少年农业实践基地、城北村果蔬种植基地等17个基地为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今年以来,中小学生走进实践研学基地已开展玉米种植体验、棉花采摘、蚕宝宝喂养等劳动研学活动70余场次。
射阳县县级科普教育基地集中授牌
12月22日,我县在日月畅想主题馆前举行县级科普教育基地集中授牌仪式,县委常委、副县长胥亮亮出席活动,并为日月畅想主题馆、中医药文化馆、石材展示馆、仙鹤生物标本馆授牌。
胥亮亮在致辞时指出,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工作、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载体,是开发社会科普资源、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重要途径。希望4家科普场馆切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新的举措,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
胥亮亮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以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建立高素质创新大军,为助力创新发展凝聚新共识。全县科普教育基地要主动扛起沉甸甸的责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系列活动,不断造浓科普氛围,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发挥新成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契机,联动推进科普服务、协调发展科普资源,为展示科普文化打造新平台。要突出公益性、凸显趣味性,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科普场馆,为推动“双减”落地开辟新路径。要为擦亮城市名片注入新动力,科普场馆是推介射阳形象的重要窗口,既要开门迎客,又要宣传推介,让更多公众闻名而来,把“有爱射阳、沐光向海”的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