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伴随着教育全球化,国际教育合作、互动的逐渐增强,具备世界共性的教育样式在国内逐步普及推广,教育的深度与维度逐渐增加。随着中国加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教育需求日趋旺盛,因此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为此,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推出“校长来了”主题系列采访,特邀康福欧伦公学校长刘煜炎做客国际在线,就国际教育未来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
刘煜炎系康福欧伦公学校长,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总校长,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中国国际教育领军人物,中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共和国60年教育功勋人物,中国十大杰出校长。他是中国率先引进A-Level、AP课程的国际教育专家,精通全科教学,二十余年不离教育一线,带领康福师生持续提升学术能力,其毕业生成绩多年领跑北京私立学校。如今刘煜炎已经帮助1500余毕业生(绝大部分是中低分生源)圆梦世界名校,其中牛津、剑桥42人,世界100强升学率92%。
结合自身积累、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刘煜炎研究中西教育特点,践行开创出适合中国人的教育模式——iSTREAM“生命·爱·创造”。该模式保留中国基础教育优势,同时着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教育回归“培养人”的本质,实现身、心、灵全面发展。
刘煜炎累积18年国际教育办学、管理经验,并以创校的形式将其教育模式成功复制到北京、河北、广东,海外地区有加拿大等地,让万千家庭接触到先进的国际化教育,帮助数千学子改变求学乃至人生命运。
因办学成果显著,康福国际教育在业内获评“教育创新示范校”“最具影响力国际教育品牌”“金口碑教育机构”等多项荣誉,刘煜炎也多次接受媒体采访。
全面实践推行中西教育融通的特色国际教育
刘煜炎表示,康福教育集团于2008年在中国教育中心和国际教育窗口的北京海淀区成立,历经14年的潜心发展,现已在国内和加拿大开办了8所国际校区,从幼儿学前教育到高中国际教育,全面实践推行中西教育融通的特色国际教育。
2020年,康福教育入驻广东东莞,创办康福欧伦公学。在广东(阳江、中山)两大校区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地区国际教育现状,立足填补大湾区对理工学术型国际学校的急切需求,为当地家庭培育国际化科技创新精英人才提供新选择。
公学位于“世界工厂”东莞的中南部——大朗镇,毗邻松山湖,秉承康福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康福欧伦公学选拔十余年国际教育经验人才组成核心创校团队,全面贯彻康福教育创始人刘煜炎“生命•爱•创造”的育人思想,以高师生比和高人均教育资源配置落实STREAM教育系统,公学硬件设施齐备,融合欧式公学建筑风格,打造广东省精品社区式公学,以更高效率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各具特色的国际化科技创新精英人才。
刘煜炎认为,2021年,对于教育领域从业人员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国际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双减”和教改,从出发点讲,就是对教育去功利化、去补习班化的一次努力和回归,就是要“删除”那些不符合育人本质、不符合国家需求的各种行业“乱象”。只有追求从育人本质出发的高品质教育才能被认可。国家一系列“双减”政策所指向的教改之路,为那些一直践行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教育理念的国际学校吃下定心丸。
选择国际学校时越是在不确定性高发的时期 越要追求确定性
刘煜炎认为家长在选择国际学校时,越是在不确定性高发的时期,越要追求确定性。不确定时期需要长期主义:一个成功教育模式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对今天,还需要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五年十年,应该是二十年之后,甚至是永恒的需求,教育者和家长需要超越短期目标。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核心素养:任何个人或家庭在抉择时都会面对两个问题即“哪些事你值得做”“怎样做事才正确”,这就需要培养人品修养和科学素养。
小学兼顾基础教育优势和个性化教育优势,初中高中再选择是否进入国际标准化课程。高中生有独立自主能力,自制能力强,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在国外学习后,兼修中西文化,更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整体分析,这种投资方案竞争力强,风险最小、回报最多。”小学快乐成长,初中自主创构,高中双轨发展,建构生命质量提升系统。
小学阶段开始遵从天性、快乐成长,为身心灵全面发展奠基
刘煜炎认为从小学阶段开始,遵从天性、快乐成长,为身心灵全面发展奠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学,并确立“向善利他”为德育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生而向善、行必利他的优良品质,以国学底蕴健全学生心智模式,将中国情怀注入学生灵魂。初中阶段注重心智塑造、自主创构,引导身心灵全面发展。精品课堂塑造学生健康心智模式,注重个性引导,推行互助、开放式教学,聚焦思维训练,保护并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高中部立足双轨发展,即留学世界名校或跻身国内重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教学实践,建立多维度教育路径系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确保学生人生价值最大化。
“国内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好?不重要,关键是教育能否成就人。如果我们能让孩子爱上某个学科,爱上探索,爱上自然,保持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坚持奉献社会和利他精神,那就是成功的教育。”(图/杨钧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