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两会观察|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如何发挥积极力量?

2022-03-21 17:22:09 中国网

今年两会,俞敏洪、李灵等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引起了大众对这一问题的热议。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且数量在逐年增长。“通过对国内19所涉农高校32个学院(二级教学单位)进行调研(微信、电话),发现80%以上中、重度大学生心理问题根源都在原生家庭。”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马瑞燕建议,应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预防。

当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调研结果显示,因专业的师资力量匮乏,多数中小学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处理;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不少教育盲点和误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做好家校社共育尤其重要。

两会上,人大代表刘希娅提出,应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全面预防型转变,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要优化心理学专业教育导向与策略,促进心理学专业学生课程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实问题的能力。人大代表吴玉莲建议,鼓励高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人大代表柴会恩指出,应鼓励开设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给。全社会共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责无旁贷。

那么,高校如何发挥专业力量和科研力量,助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呢?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顺森教授认为,高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师范生家庭成长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提升家校协同育人能力;第二,帮助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心理育人能力;第三,多途径增强家长家庭成长教育能力;第四,探索校地合作模式,为破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难题贡献高校力量。

陈顺森指出,要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除了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形成共同成长的家庭积极氛围。因此,师范类高校所培养的未来教师,除了具备学科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努力推进专业融合发展,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都开设了专门的家庭教育课程,尤其是心理学专业设置了由7门课程构成的家庭成长教育课程模块,提高师范生家庭成长教育指导能力,提升他们在未来工作中的家校协同育人能力。

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阳莉华认为,传统观念中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班级管理、学业发展等学校教育范畴,很少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这需要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赋予师范生这种角色、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是因为在家校社协作育人过程中,如果仅从心理教师角度切入进去的话,不管是心理机构还是心理教师去做这项工作,能涉及的面都不够广,但教师面对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全员学生,辐射面、影响力相较于前者更大。因此,如果一个学科教师经过专业的培养训练,真正有了家校协同育人意识之后,就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当一个接受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训练的师范生成长为教师后,他才有能力从家、校、社三个层面,站好“校”的位置,以“校”的角色去联动家庭、机构、社会进行合作,发挥家校社协作中“校”的主体、引领地位,从而促进整个家庭的成长。

阳老师介绍说,学院特别注重实践操作,非常重视将心理学的知识扎根于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咨询辅导能力的培养、团体辅导能力的培养等课程中,均设计了实践类环节,让师范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实习实践时,能够将自身心理辅导专业能力的提升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师范生要去中小学的班级里,发现班级当中真实的问题,然后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最后考察效果。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别注意与各级教育部门合作,帮助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育人能力。他们开设多种面向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培训课程,为教师们进行心理育人增能,让班主任、普通教师更理解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如在班级管理当中,如何运用心理学中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班级当中的人际冲突问题、心理发展问题,如何把孩子的个体发展问题融入到班级的管理当中去等。

增强家长家庭成长教育能力是高校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重要服务内容。这些年,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教育扶贫的视域出发,关注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成长教育,通过开展系列公益讲座、志愿活动、家长团体心理辅导、亲子体验等活动,在中小学校或特殊教育机构建立科研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活动、送教到基地,借力教育信息化技术,减轻家长精神压力和时间成本,提高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意愿和能力。深入到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城区里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开展家庭成长教育帮扶指导、专项技能培训,如家庭感统训练、亲子沟通技巧、家庭箱庭疗法等等,帮助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创造性地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问题,提升家长家庭成长教育能力。

陈顺森院长带领心理学研究生到康复机构为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咨询指导

阳莉华开办家庭成长教育讲座

陈顺森院长认为,高校心理学专业要主动融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专业团队与多地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合作,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主导、高校专业引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他们结合研究生、本科生驻校开展专业实践、教育实习,组织专项技能培训、举办心理教育讲座,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政府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育人能力,提高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将高校专业优势辐射到地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师生心理健康贡献高校力量。(文/姜丽丽)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