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四川省教科院“2022年度第二期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活动”顺利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鄢超云教授作主题讲座分享,万余名幼儿教师、园长等在线共同参与。
本次讲座内容围绕鄢超云及其团队近期研究成果——“充分观察、读懂儿童、有效支持——适合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评价体系研究”展开。此项成果曾获2021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鄢超云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支持儿童,但目前幼儿园教师的现状却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记录儿童,且成效不高。经过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在观察儿童方面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观察不够充分,不懂儿童,没有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幼儿教师该如何读懂儿童,如何支持、回应幼儿给予了一些策略与方向。
充分观察——懂儿童的前提与基础
鄢超云认为,读懂儿童的前提是充分观察,充分观察意味着:观察时间要有一定的长度,而非片段式、扫描式的观察;观察要有一定的次数,且在关键时间、重要时刻,而非一次性、一劳永逸;观察的视角充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而非固定于某一角度;观察的主体多元,多方信息汇总,而非单打独斗。
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更像是人类学家的观察,而不是科学家的观察。教师常常“混迹”于他们所要研究的对象群体之中,将自己作为研究工具,全身心地体验与观察,跟研究对象充分接触。这也恰恰是幼儿园教师观察的优势、特点。
读懂儿童——儿童评价的本质与要求
什么才是“懂”儿童?鄢超云用自身例子及幼儿园常见案例说明,并总结懂学生的老师拥有“一视同仁、看到闪光点、因材施教、平易近人”等特征,而不懂学生的老师却常有“高高在上、不耐烦、照本宣科”等特征。在今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评估指标里也将“品德启蒙”作为关键指标提出,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幼儿园教师“是否懂儿童”会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保教质量。
为什么要“懂”儿童?鄢超云指出,任何工作都是以懂自己的工作对象为前提的,儿童是幼儿园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宿,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懂儿童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专业素养。成人的想法和小孩的想法大多其实并不一致,成人可能会陷入两种误区,一是低估儿童——他们知道的内容我们以为他们不知道;另一种是高估儿童——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我们以为他们应该知道。如果不懂儿童,教育可能会出现一些错位。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懂工作的对象,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懂儿童。
“懂”儿童意味着什么?鄢超云用视频案例和新生入园的案例,向大家详细解读了“懂”儿童对于儿童自身的重要性。他强调,在中国文化氛围里,成人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弱项,而随着时代的变换和发展,以及《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等理念的出现,逐渐转变了固有观念,强调教师要发现儿童的闪光点,要看到儿童的强项,用强项带动弱项,最终得以整体发展。
有效支持——懂儿童的归宿与目的
鄢超云认为,懂儿童的老师,所践行的师幼互动关系就会从儿童视角出发,而一旦站在儿童视角,那么一定程度上就是有效的、有质量的。同样,《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也将教育过程作为重点内容单独罗列,且多次强调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内容。其表明,真正的质量正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而高质量的活动过程也一定是在懂儿童的基础上产生的。
“老师对儿童了解得越多,对儿童怎么学习,怎么去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持了解得越多,儿童就会学得越好”。在儿童评价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懂儿童。要懂儿童的喜怒哀乐,真正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而懂儿童的前提是要充分观察,在懂儿童的基础上与幼儿的互动是更有质量的,在懂儿童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更能够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达到了有效支持的目的。(文/李隆庆 图/刘佳灵)(李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