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海南管辖着我国三分之二的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还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南。
近年来,三亚学院通过数字赋能、多措并举,加大海洋科学研究的力度与步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平台和技术支持。三亚学院科技工作者,正向着深海进发。
“每次下潜都差异巨大,就像去陌生的星球探秘一样”,2019年3月,三亚学院理工学院教师陈晓虎全程参与“深海勇士”号西南印度洋科考任务,作为实习潜航员进行多次下潜作业和蛙人工作。早在2015年,学校就进一步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力度和步伐,与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形成战略发展协同体。目前,以“三亚学院海洋研究所”为核心,学校已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海洋科研项目等十余项。
三亚学院理工学院教师陈晓虎全程参与“深海勇士”号西南印度洋科考任务
2010年初,学校成立“海洋研究所”,由“中国深潜之父”的海洋专家朱继懋教授领军。其中,与中国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开展以潜航员培养为切入点的海洋装备研发、联合项目申报等科研合作,联合培养教师陈晓虎,其作为“深海勇士号”首批潜航员出色完成全部航次的系列下潜任务,并参与研发了“深海勇士号”充油锂电池系统的研制、声学系统的交付调试。
为更好地服务深海科技这件“国之大事”,三亚学院于2019年建立陈国良院士工作站依托学校高性能超算中心,已开展多项高水平研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开展的“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科学可视化研究”。
为更好地服务深海科技这件“国之大事”
该研究作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研究”项目子项目,由深海所牵头承担,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及三亚学院共同参与完成,项目整体已于2020年12月完成验收结项。其中,三亚学院承担“科学可视化项目”部分,主要负责水下探测与通讯可视化,以及水下效果虚拟仿真方面。根据海水深度、洋流速度和方向、日照周期、浑浊系数和天气参数,逼真模拟水下动态虚拟仿真效果,包括水下地形、浑浊度 可视范围、水面动态反光可视化效果、水下动态光线效果,同时模拟水下参数化重力、浮力和浮动虚拟现实物理效果,以及模拟水上水下效果的同步呈现。
研究过程中,已取得与项目相关的软件著作权4项,分别为:一种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南海海洋环流数值优化系统,面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工程应用的高性能虚拟仿真软件系统,海洋牧场水下声呐影像的深度学习与智能检测系统,基于高性能GPU计算的三维模型快速渲染软件系统,对水下检测、水下工程作业、水上水下救援智能应用研发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2015年,学校进一步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力度和步伐,与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形成战略发展协同体,共同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项目开展合作。近两年,我校教师闻福三的《海洋水生动物保护平台波浪能发电系统的研究》、杨博雄的《基于空天地海遥感信息高性能计算处理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研究》、肖洋的《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南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应用》等项目成为海南省重点研发入库项目。
“要跳出海南看”,三亚学院将通过数字赋能,加强创新协作,在海洋科技上持续释放活力,向着广袤无垠的南海,奋楫笃行。(图/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