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评论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阅读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还能启迪心灵,滋养精神世界。然而,有媒体报道发现,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多数农村孩子课外书少、阅读少、见识少。虽然都知道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现实却是很多农村学校“雷声大,雨点小”。
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工作,为使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近年来,教育系统积极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推动农村地区儿童阅读事业稳步发展。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学生阅读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加强对图书馆(室)建设等相关情况的督导检查,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多方联动打造品牌项目,推动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城市智慧图书馆,为农村儿童提供阅读便利等。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目前,农村儿童阅读量少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政策支持,还要根据当地情况,不断增强具体阅读计划实施的持续性,培养农村儿童阅读兴趣,让他们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坚持阅读。
要发挥教师在农村阅读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受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等综合元素影响,部分农村儿童由于家庭教育薄弱,阅读习惯难以养成。这急需教师教育引导,为当地儿童制定合理可行的阅读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尝试多元化的阅读分享模式,让农村儿童可以通过阅读增长见识、以书会友、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并采取适当方式监督阅读效果,保证农村儿童基本阅读量。
要引导农村地区教师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农村儿童树立标杆。日前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明确提到要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鼓励在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而阅读则是教师汲取知识、获得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农村教师的阅读素养,可以为农村儿童树立榜样,有利于带动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教育系统要保障好农村教师相关支持,让农村教师有余力阅读、在阅读中和农村儿童共同成长。
提升农村儿童阅读水平还需建立更为完善的农村阅读体系。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保障农村地区儿童课外阅读,让农村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发挥出应有价值,为农村地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优质图书,运用新媒体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引导农村儿童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发挥教育系统效能,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科学指导,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推广、提供阅读指导,滋养农村阅读的生命力,用阅读的力量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每一个农村孩子背后都系着一方广袤的土地,系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未来。推动阅读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有利于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相信在逐渐完善的农村阅读体系和更科学的阅读管理之下,农村儿童可以通过阅读诗意栖居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3日第1版 (钟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