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问”第207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
要教书先读书,善教者必善学者。读书是教育者的根。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信老师们都对“读书滋养精神”有亲身体会,也感受过读书对培养学生、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而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笔记对于我们理解文本、梳理逻辑以及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来说,都是一个关键工具。那您是如何记阅读笔记的呢?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做阅读笔记的方法,非常实用,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怎样做阅读笔记最有效?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方莼:截图做记号,心得做分享
在数字化时代,比起纸质书,电子书由于其便携性等特点而更受欢迎。于我而言,这使我做阅读笔记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电子书时,看到精彩之处,我就会截屏保存。当读到令我觉得特别有触动的词句,我还会在截图上划线、画圈做记号。将做过记号的截图,配上简短的文字作为阅读笔记,发到朋友圈进行分享。此举常常会引起朋友圈的热烈讨论,甚至还会有朋友因此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也跟我一起进行阅读。而这些连锁反应进而成为我继续阅读的巨大推动力。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 胡继东:导图观全局
导图观全局。有时看书,一时半会不能领略它的主旨,这时我会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把握全局。最近我在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时,觉得有些偏理论,比较枯燥,我结合章节题目做个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大致理解后,便定下心接着看下去。有时读完整本书,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做知识小卡片,方便自己记忆,日后能快速提取所需知识。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小学 常丽辉:与书为友 魅力阅读
做阅读笔记要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首先要认真阅读一本书,其间,辅以“跳读”和“速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书的精华内容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上。
1. 摘录储备精华:把阅读到的精彩的、有意义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可以分类记录。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有需要时可以从“宝库”里搬出来,以便参考。
2. 批注凝神聚力:在阅读时,为了加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点点,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不同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
3. 读后感输出收获:读书之后,可以将心得体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写下来。在此过程中,不断推动自己进行深层思考,同时也能检阅并提升读书效果。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 朱彦妮:阅读笔记是思维的体操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心理学原理”。在阅读时,我习惯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在阅读活动中,对书本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并且摘录、概括关键词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调动人的高级心理技能,能够让阅读过程更加深刻。整理方式一般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中心词,第二步确定二级分支(可以根据目录整理),第三步从二级分支中确定三级分支。这样一本厚书可以读薄,有助于后期回顾。
@刘晓林:小打卡,大能量
每天读书以后,自己利用手机软件,将阅读笔记、学习心得,分类整理好,记录在手机的小打卡上,形成打卡日历,找到成就感。时间是最好的贵人,如同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天长日久,潜滋暗长,我们坚持做阅读笔记,定能从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会有大收获。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吴玲玲:关注叠合度
读书时,要积累与自己的知识储备叠合度不高的靓词佳句,这是学习一位特级教师的做法。阅读教育类专著,时常会因专业术语或生疏词汇,导致自己难以坚持读下去。此时,我会将这些词圈画出来,加以咀嚼,更新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如在阅读《诗化哲学》一书时,读到“浪漫本体论”“德意志浪漫哲学”这些反复出现的概念,适当停一停,想一想,让自己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着急赶工式阅读只会让阅读兴趣渐失。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初中 刘焕友:“三记法”:记感动,记疑惑,记精彩
一记书中让自己感动的文字。书中让自己感动的文字,就是那些能引起自己情感上共鸣的文字。这些文字有血肉,有温情,有灵性,让自己欲罢不能,只有摘录下来,以待日后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才能让书籍滋养自己的心灵。
二记书中让自己疑惑的文字。在读书过程中,有些一时难以理解的文字,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在适当时机,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别的书籍,或者向别人求教等方式,去搞明白这些文字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揭示的哲理。
三记书中那些特别精彩的文字。或是景物描写精妙绝伦,或是人物描写精到传神,这样的文字,都要摘录下来。摘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能够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王燕:阅读笔记的四级版
1.0版:散,随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看到深有共鸣或启迪的文字,一定要圈圈划划,如果再写点批注更佳。
2.0版:厘,梳理摘抄。随文圈画批注较多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梳理,因为当时留下的阅读痕迹只是即时所写,之后梳理时可以进一步整理,把最精要的部分摘抄下来,以备后需。通过这种方式把阅读变“薄”。
3.0版:聚,写读后感。我们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读了很多书,最后没有留下什么,那是因为心灵还没有好好品味。如果写写读后感,那就能重新审视阅读过程及阅读内容,把那些散落的思想聚拢起来,然后提炼,把书读到心灵深处去。
4.0版:用,反思实践。阅读的最高境界当是学以致用。读完一本书后,其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当掩卷反思,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到其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让所读“活”起来。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黄少虎:
为师27载,我认为:关于读书,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要拨开云雾,才能看得透彻。
一、带着批判与吸收去品读全文。 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要有批判思维,这是我的视角与态度。读书不是复印,不是让你全盘接受,我们要去分辨、鉴别、吸收、批判。我们要带着质疑与批判的眼光,带着逻辑性与辩证性的判断,带着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求证。如此,我们的思维会发散、思路有逻辑与辩证,在批判中吸收与内化!
二、带着临摹与借鉴去摘抄精华。读书时,有时我会在上面做笔记、点评、摘抄,甚至亲自临摹与仿写,旨在让书本在我的阅读后变得富有生命、进而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带着思考与共鸣写读书心得。 读书是自我提升的过程。阅读后我会带着思考与共鸣写读书心得。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你的灵感就会稍纵即逝;没有认真整理,你的头绪会杂乱无章;没有积极思考,你只是在实录生活。笔录我心,心随我想。有写作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升华,有升华才会成长,让自己在为师之道上更理性、健康、快速地成长。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适合+有效+记录
1. 三色划线法:我习惯在读书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划出文中的“金句”“价值思考点”和“故事呈现”,分类划线,便于查询。
2. 个性排版法:我习惯把笔记本的页面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列最上面写上篇名,下面写下简介,中间部分把金句和价值思考点进行摘抄,而最右列写下读书的点滴感悟,记录下阅读中捕捉到的一些关键词。
3. 行动清单法:我看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可以列出1-2个行动清单,采用进度条去进行读书进度的记录,更好地实施读书这件事情。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黄少虎、@吴玲玲、@王艳。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熊倩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 熊倩))
巧做阅读笔记,提升思辨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教者必善学,巧做阅读笔记是提升思辨能力的“利器”。教师要自己会读书,才能教学生善读书。让学生学会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一份好的读书笔记,可以让我们从阅读中提升思辨能力,同时也方便自己随时复习,实现高效阅读。
一、示范指导,巧用标记
在引导阅读时,教师要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边读边做不同标记。一,用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比如用直线表示“很重要”,“波浪线”勾画“非常重要”,圆圈方框圈出好词佳句等。二,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红色标注文本的人物,绿色标注事件,黄色标注时间线等。三,用绘画呈现。读书笔记不仅限于文字,也适用于插画。我抓住儿童感性思维强的特点,在讲授《曹冲称象》时,引导孩子用绘画的形式展现称象的过程。由此,我再引导孩子们将这一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有的孩子阅读了《柳林风声》,就将侠义十足的老獾、敦厚老实的水獭、追求时髦的蛤蟆等动物形象一一画出来,这样的方式既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对形象的认知。
二、启用筛选,摘抄词句
思维导图和摘抄词句是最常见的读书笔记方式。二者既有利于积累知识,也锻炼了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读完一段话或者一本书,可以将书中优美或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这是审美鉴赏作品的直接方式,也是积累语言、知识、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摘抄时要标明出处,如书名、页码、作者以及日期,方便之后的学习查阅与运用。由于我所教的是低年级小学生,不可能要求孩子像评论家那样长篇大论。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从摘抄词语开始,然后再到语句、段落。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摘抄的词语做解释、收集近反义词、进行仿句练习等,达到有效摘抄。
做思维导图可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书写的结构、理清思路。这种笔记形式对低年级学生比较困难,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比如,在推荐《小王子》这本书时,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章节导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当他们静下来细读后,给出一份不完整的思维导图,引导他们根据所读和提示完成剩余部分。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加强了记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主要内容。
三、交流展示,激发兴趣
对于自己做的笔记,学生很期待读者的点评。此时,我们可以借用分享交流的方式,在班级开展定期的阅读分享会。大家互相观摩学习,分享阅读卡片和随笔感言,激发学生做笔记的兴致。此外,还可以举办制作读书手抄报活动、绘制人物关系图、制作书签等笔记方式,将优秀的读书笔记汇编在班级手抄报上,供大家学习参考。
制作读书手抄报、巧用绘画、制作人物关系图等笔记方式,既是对阅读成果的交流展示,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支点。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极为丰富,要相信他们可以灵活地再现书中情境。通过交流展示,将阅读自主权还给他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思辨能力。
四、问题清单,创生成果
疑问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是升华理解的关键。我从不同学情出发,鼓励阅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利用读书笔记记录疑问,然后汇总为问题清单。比如,我告诉学生,书中的人物命运就交给你啦,你可以改写,也可以续编。这一建议的提出,让学生们对做读书笔记产生了浓厚兴趣,写作欲望也变强烈了。针对阅读薄弱、不善思考的学生,则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比如,让孩子写下最想咨询作者的话,或给书中人物写信。他们询问的过程,是一种创生成果。通过与文本互动、学生间互问互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维发展。
这种读书笔记难度较高,实际上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让个体创造不一样的阅读成果,激发创造性和思辨能力。
有效的阅读一定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否则便是走马观花,不解其意。巧做阅读笔记,既能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写作水平,也避免了无效阅读,有助于提升思维。
感谢熊倩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它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相互结合。您是如何落实劳动教育的呢?欢迎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您有哪些劳动教育的好方法?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刘彦男
责任编辑|谭希(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