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怎样教会小学生阅读名著?| 荐读

2022-04-23 21:58:33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老师们有没有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呢?阅读不止要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更应该伴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怎样教会小学生读名著?如何选择合适的读本?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吧~

01

小学生该读哪些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周围有一个千万本书汇成的海洋。其中有些书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能丰富学生的智慧,也无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另一些书简直是有害的。据统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2000本。因此,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毫无疑问,多读书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而应该取法乎上,以名著经典的阅读为主。

一是基于课程标准选择。对此,我们从两方面加以研究:其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如长篇文学名著中《骆驼祥子》《名人传》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就不作为对小学生的要求;其二,对各类“等”进行列举,如“中外现当代童话”包括哪些。

二是读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教材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来源。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3年修订版)为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课文,教材中选入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西游记》等各类名著章节,教师可充分借助这些教材资源,帮助孩子了解名著、走近名著。(2)练习,在“单元练习”的“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中,很多题型将触角伸向课外阅读。如四年级下册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五年级上册的“水浒故事擂台赛”等。(3)“我读书,我快乐”。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通过简介和提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如五年级上册“阅读《伊索寓言》”,六年级上册“阅读《西游记》”“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4)“名著便览”和“作家卡片”。这是附在课文后面学生必须掌握的相关资料,具有鲜明的课外阅读指向。“名著便览”如《简·爱》和《水浒传》等。“作家卡片”如“高尔基”“雨果”“季羡林”“巴金”等。

三是尊重和引导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名著的原动力。当然,由于名著往往与学生距离较远,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适切的引导。

为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对江苏省如皋市10所小学,包括3所城区小学、4所乡镇中心小学以及3所村小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学生爱读的书籍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著经典:其一,寓言童话,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其二,历史故事,如《史记故事》《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其三,世界文学名著,如《木偶奇遇记》《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等;其四,科幻、历险类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推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低年段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等;中年段有《木偶奇遇记》《三国演义》(故事)《稻草人》《海底两万里》《夏洛的网》等;高年段有《伊索寓言》《史记》(故事)《水浒传》(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呼兰河传》等。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人兴趣,我们还为不同年段推荐了一些选读书目。

02

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名著宝库的钥匙。由于受年龄和阅历、学识的限制,小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根据《三国演义》的片段改编,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成功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课文所在单元中,附有两个《三国演义》内容,一个是诵读一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另一个是读背八个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四字词语。编者的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引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据此,我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是立足原著,让学生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改写片段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物的某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其人物往往限于表现性格特征的某一侧面。如果仅仅“就文学文”“就文论文”,学生对故事、人物的把握就很有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高屋建瓴,立足原著,着眼全篇,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名著的意蕴。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一个定论,即使是刘备尊重人才的性格特点,我也尽力延伸到原著中,让学生看看刘备是怎么用人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给学生抛出从教材衍生的问题,如刘备为什么要统一汉室?前两次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情况如何?诸葛亮为刘备做了哪些事?三国最后的结果如何,等等。这些问题根植在教材之中又指向原著阅读,成为教材与原著之间的桥梁,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纷纷走向自主阅读原著的过程。当然,阅读原著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不太容易,因此绝大多数读的都是青少版,只有少数已读过青少版的学生捧起了原著。

二是方法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教给学生一种常态的阅读方法,便于学生在迁移阅读时有法可依。我将如何品味文本意味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画出文本中有意味的地方,然后进行批注,可以写自己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认识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这种与文本自主对话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舞台尽情解读文本,放飞个性解读的灵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自主阅读、自主发现的乐趣,又能不断践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是搭建平台,让学生享受阅读。当学生面对一些大部头名著时,常常持有“猴子下山”的态度,有的还可能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而半途而废。为此,教师必须搭建一个个活动平台,不断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

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后,我在语文课上开辟出“聊天三国”活动,每天语文课中拿出一定时间和学生聊聊《三国演义》的阅读。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我了解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状况;另一方面,所有的学生都在共同营造阅读“三国”的氛围。在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后,再通过阅读交流课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对名著内容进行再挖掘、再思考,从而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我围绕《三国演义》阅读设计了三个活动:“三国故事我来讲”,讲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或编撰成类似课文的小故事演讲;“三国人物我来评”,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三国人物进行评说、辩论;“三国歇后语我来编”,搜集整理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编新的歇后语。

如此,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所收获的,则不仅是精神上的滋养与愉悦,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上的提升和收获,这是教师所期盼的,也是语文课程改革所期待的。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指导切忌功利化,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尤其是在起始阶段,需要鼓励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如果每逢阅读都要求学生拿起笔杆,铺开本子,摘录好词好句,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丧失殆尽,阅读方法也将逐步走入呆板僵化的死胡同。

03

将名著阅读纳入课外阅读体系

语文教学要大面积落实名著经典的阅读,加强教学评价是保证。对于名著阅读,可以将其纳入课外阅读的整体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权重。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兴趣、习惯、方法、参与情况、图书借阅、阅读量等作出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教师结合平日的观察了解,为学生填写考级评语。定量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定性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参照评分标准(见上表),折算成相应的分数。上表是我们制订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自评”标准(试行)。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相应学年内课外阅读素养的综合评定,包括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其中,一二年级以口试为主,三至六年级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阅读积累、获取信息、内容理解、欣赏评价、迁移运用等方面。笔试试题注意把握难度,注重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读有收获,促进学生轻装上阵,快乐阅读。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7年3-4期,有改动

文章作者 | 吴兴红

微信编辑|谭希(吴兴红)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