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生物交叉前沿论坛第四期在中国农大举办

2022-04-24 10:52:31 中国农大新闻网

4月2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羊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中心、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畜)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支持的“生物交叉前沿论坛”(i-Bio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第四期,在动科动医楼0126报告厅圆满举行。应中国农大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宋微波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研究员,作了两场精彩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禽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连正兴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欣教授等出席论坛,近5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李孟华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作为论坛主要负责人,李孟华教授在论坛开始时,首先感谢宋微波院士和詹祥江研究员疫情期间克服困难来中国农业大学参加论坛,并向论坛参与人员介绍了两位专家的详细情况和研究方向,讲解了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开展交叉论坛的初衷,力争做成生命科学顶尖交叉论坛之一;强调了多学科齐头并进提供无穷动力,交叉研究会催生新技术、促进交流和合作,最终必将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连正兴教授致辞

连正兴教授致辞,他首先感谢宋微波院士和詹祥江研究员,表达了热诚的欢迎之情,强调了交叉科学交流机会难得,希望大家踊跃交流,并预祝本次论坛成功举行。

宋微波院士做报告

宋微波院士做了题为“进展中的纤毛虫学研究:一个微观世界的窗口”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纤毛虫多样性、纤毛虫分子系统学、纤毛虫细胞学和个体发育、纤毛虫组学与基因进化和表观遗传学五个方向上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进展。宋微波首先介绍了纤毛虫作为最原始动物是一种优良的模式动物,有两次诺贝尔奖与其有关。宋微波长达30多年的纤毛虫研究成果丰硕,宋微波和其团队不仅仅开展了纤毛虫系统性分类,构建了庞大基因库,在个体发育和组学进化研究上也取得了突破,而且在表观遗传上针对6mA开展了深入的DNA甲基化研究。宋微波的报告深入浅出,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连正兴教授及多位师生就动物瘤胃纤毛虫、纤毛虫纤毛发育、大核/小核表观调控等科学问题,与宋微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詹祥江研究员做报告

詹祥江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种群和进化遗传学研究组组长,中英生物复杂性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詹祥江研究员2021年在北极游隼迁徙的Nature文章,入选“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年度回顾工作”、“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本次报告题目为“北极游隼的归家之路”,詹祥江研究员报告了北极游隼迁徙路线、不同种群和迁徙相关基因的关联研究。他介绍了每年500亿只鸟类的9条全球迁徙路线,人类对鸟类迁徙的认知历史和研究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北极游隼的19个亚种,尤其是战斗机仿生游隼捕猎的气动外形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詹祥江团队针对北极游隼的四个种群和迁徙路线,开展了丰富的基因组和群体基因组交叉科学研究,并与全球大尺度上的气候和环境进行了人工智能关联分析和模拟,筛选出ADCY8基因,对其遗传和单倍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小鼠和鸡两个物种的海马体上成功验证了该基因的记忆功能,明确了游隼记忆能力对迁徙的重要影响。詹祥江报告后,回答了在场师生关心的动物迁徙性、生态数据库筛选、记忆基因和定位基因、迁徙相关基因选择和记忆学习等问题。

师生互动交流

本次论坛报告内容是国内近两年高水平研究的代表性工作,现场讨论热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交叉科学研究的魅力,保持了交叉论坛高水平、高品质和高层次的一贯水准,为构建中国农业大学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进生物交叉学科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