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高校师生中掌握正确急救知识的比例有多少?你一定想不到……

2022-06-10 09:30:12 央广网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披露,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估测有54.4万,每分钟约有1人出现心跳骤停,且90%发生在医院外,但目前的救治成功率不到1%。日常生活中很多致命性疾病的成功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在我国,专业急救人员从接到呼救电话至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约在10-15分钟,因此对普通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宣传和急救技能培训极为重要。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在高校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

6月11日,正值中国人口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简称“腾讯SSV”)联合启动“北大-腾讯急救教育行动”,并同步发布《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了解高校师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急救培训现状和未来对培训的需求,为今后在高校开设急救课程提供数据参考。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封面截图,央广网发)

报告在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针对高校师生开展在线匿名问卷调查,最终共收集有效问卷3166份,包括2790名在校学生和376名教职工。研究主要结论包括:

1.掌握正确急救知识人数少,普遍存在急救知识误区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师生中能够掌握正确急救知识的人数不足30%。其中正确掌握异物窒息、骨折和心脏骤停相关急救知识的人数较多。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截图,央广网发)

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甚至是明显错误的方法,被高校师生误认为是正确的急救方法,这在溺水、癫痫、大出血几个方面较为突出。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截图,央广网发)

2.急救培训课程仍然是获取急救知识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已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调研结果显示,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将对传播正确的急救知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高校中开设急救课程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截图,央广网发)

3.对他人施救意愿强烈,拔打急救电话是最常用的施救方式

调研发现高校师生对他人的施救意愿非常强烈。85%的高校师生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实施伤口止血、胸外按压、骨折固定、口对口人工呼吸等相对专业的急救措施的比例较低,提示目前高校师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不足。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截图,央广网发)

4. 担心急救知识或能力不足是施救过程中最主要的顾虑

调研结果显示,82%的高校师生施救时担心知识或能力不足,这为在高校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调研发现超过一半受访者担心施救带来法律纠纷,提示高校师生可能对于相关法律条款缺乏了解。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截图,央广网发)

5.心肺复苏的培训需求最大

调研结果显示,79%的高校师生希望获得心肺复苏培训,为在高校开展急救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为创伤和理化因素损伤(如中暑、溺水、触电等)急救培训。但对常见急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等的急救培训需求不大,重视不足,在未来培训中应加以重视。

(《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数据截图,央广网发)

加强师生应急救护培训,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需要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中国高校师生急救素养和培训需求研究报告》的发布只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与腾讯SSV在急救教育方面的初步探索。接下来,基于专项调研获得的重要数据和研究结论,双方还将针对性推出系列急救培训课程,助力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