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当前独家】“毕业指挥棒”提前 个人规划要着眼长远

2022-07-01 05:54:51 北京青年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都民调近日发布的《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观调查报告(2022)》显示,超九成受访应届生对职业生涯有一定规划。表示“规划过,且非常清晰”“规划过,算比较清晰”的受访者分别占比46.91%、40.02%。超六成受访者从大学最后两年开始进行职业规划,从大三开始规划的占比最高,达41.96%,从大四开始规划的占比19.72%。受访者阿芋介绍,自己从硕士二年级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对没有尽早做职业规划感到有些后悔。

之前有媒体调查显示,“毕业出路”逐渐成为“指挥棒”,从入学起便影响着学生们的选择。大学新生进入校园不久,“毕业后怎么办”的迷茫和焦虑迅速袭来。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毕业指挥棒”的提前不失为一件好事,这会倒逼他们在没有完全适应新角色,还处在新鲜期之际,就得去思考“毕业之后干什么”此类的现实问题,尽管这样的思考和准备,较之于传统已提前不少,不过却有助于他们从入校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以及更长远的“人生规划”。

不得不说,受传统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和准备不足,让一些年轻人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和被动性。以高考为例,读什么学校,选何种专业,很多考生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未在潜意识中明确一个清晰的方向,往往“考到何种程度就接受什么结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要么就是由家长“包办一切”,该升学时就升学,该毕业时就毕业,至于毕业后是“考研”还是“考公”,是继续深造还是立即就业,是在外地就业还是回到本地,显得茫然而无所适从。

究其原因,还是职业规划的教育缺失所致,由此使得孩子无法在较小的时候就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生也能在校园内接受相应的求职和就业类培训,但对照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这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毕业时才重视和思考“毕业之后”的事,提前到大一就进行谋划,可以促进激励学生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和适合做什么,在确定目标和比较优劣中找准位置。

不过,若没有相应的辅助和引导,这种提前传递的压力会导致集体性的焦虑,并让这种焦虑情绪进一步弥漫和扩散,从而带来盲目、无序和恶性竞争。由于大学校园的相对封闭性、传统教育模式的统一性、个体思维方式的同质化,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往往具有“同一性”,彼此之间因相互影响导致趋同化。如研究生报考人员的不断增长,还有“考公”队伍的不断增加,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其他人的影响和带动下“随波逐流”,并未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更切合实际的选择。

很多时候,一些大学生作出选择的理由是“身边的人都在这么干”,因为室友们都在考研,所以自己也得跟着去干,从一战到二战,甚至N战,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结果趋同化的选择导致竞争的加剧,既影响了个体选择的多样化,也因内卷式竞争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和个体压力。

从这一点来说,“毕业指挥棒”提前到大一是好事,不过若处理不好也会成为坏事,既会由此套牢学生让他们失去快乐,又会不断加剧毕业焦虑形成恶性竞争,因此需要学校和老师提供更专业的辅导,让学生们能正确面对和科学处置,如此才能重视而不刻意,专注而不深陷,在长远谋划下实现“自我安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