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热讯:读了“冷门专业”,怎么办?

2022-08-01 18:14:4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也没有永远的“冷门”专业。

高考录取工作过半,志愿填报早已结束,但是,关于选专业的讨论依然容易引发关注。据报道,今年一些名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受到较大影响,投档线大幅下滑。河南本科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分专业名单显示,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计划未录满,分别有计划余额1名、8名。


(资料图)

全省4万多名就有机会上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在河南这个“高考大省”,这在过去很难想象。其实,个别高校投档分数线出现大幅度滑坡,有不少偶然因素——高分考生报考确实少了,但那些往年分数“可上可下”的考生不敢报考,这给了更低分考生“捡漏”的机会。不过,正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在接受采访时所言,个案背后透露出的趋势性问题值得思考。

土木工程专业分数下降,首先公开表达焦虑的不是相关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而是房地产领域的从业者和观察者。有房产自媒体表示,土木专业最红火的时期是房地产大发展的年代,“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第一财经”采访到的房地产从业者的采访则表示:“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增量在未来5到10年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平,但是行业在吸引新增毕业生数量、薪资层面,肯定不会像以往那样有那么高的预期。”

业内人士对专业选择的态度,可能掺杂复杂的情感因素。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一位房地产投资顾问公司的总经理直言:“我们夫妻俩都学建筑这一块,做够了房地产了,不想让孩子再做这一行”“房地产圈的人相对乐观,但圈外人看到房地产市场现状,会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上述“第一财经”报道还援引了专家观点:“土木类专业需求远未饱和,无论是新老基建还是城市更新,均会为新型土木类人才创造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相信一定大有用武之处。”

专业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以至于有不少网友认为:当高分考生扎堆选择一个专业时,社会对这个专业的前景就要警惕了。这样的言论虽有夸张成分,但也反映出一个事实: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也没有永远的“冷门”专业。

拿笔者经历来说,十多年前高考时,都市报依然享受着行业红利,互联网媒体也不那么“内卷”,新闻传播类专业是个“热门专业”。民间对专业热度变化的感受具有一定滞后性,大城市的家长和老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可能更敏锐,而小城镇的家长和老师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则更有可能凭借相对“过时”的主观印象。

因此,当一个专业成为社会普遍认知的“冷门专业”时,可能恰恰是对应行业需要新鲜人才的时候;而一个专业大红大紫之时,也可能意味着很快就要人才饱和。《新京报》的一篇评论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没有任何一个专业会‘常青’,面对社会发展流动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公众还需要理性客观看待。”

“对直线型上升的渴望,对‘争上游’的孜孜以求,让许多人秉持‘实用主义’。在他们看来,毕业之后好找工作、能拿高薪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毫不讳言部分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的心态。作者建议,选择专业“需要保持笃定的价值信仰和强大内心”“少些趋之若鹜,多些发展思维”。

作为一篇新闻评论,上述建议当然秉持中道,无可指摘。可是,不管是作为家长给孩子作参谋,还是考生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在追随内心与“拿高薪”之间,可能没有绝对答案。冲着相关行业的热度和高薪前景,选择一个“热门专业”,是很正常的选择。如果人生的首要目标就是让生活过得更好,回报养育自己的家庭,选择一个社会需求大、劳动回报率高的专业又有什么错呢?

“深燃”的一篇报道或许提出了更值得关心的问题:“那些读了热门专业的人,有的会在学习吃力时,感到后悔。”在一个成熟社会,录取门槛和收入预期稳定居高的专业,往往也对专业水平要求更严格、淘汰率更高,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律类和医学类专业就是这样。不管有没有“抓住潮水的方向”,如果考生选择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性格并不匹配,即便读了热门专业,职业生涯也不一定能一帆风顺。

国内专业热度的起起伏伏,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社会依然在高速变化。这些年来,专业热度此消彼长,对应的是各行各业在交替前行中波浪式发展。当前社会对专业选择的焦虑与反复,既反映了我国仍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阶段,也印证着各行各业的前景机遇与发展空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