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1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金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于线上圆满召开。会议邀请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学院金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路径和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任金政教授主持,学院领导及金融系老师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视频会现场
经管学院院长司伟在欢迎辞中表示,经管学院金融系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为学术界,实业界,还有政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强特色、入主流”的办学理念下,金融系的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直以来,金融一流本科专业的申请和建设得到各位专家的关怀和帮助,当下正值新一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关键时期,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金融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金融本科专业的建设情况。何教授从“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建设主要措施”、“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未来发展困惑”四个维度对金融专业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北京大学副校长、总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对学院金融一流专业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继续提高学生深造率、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农大。二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端人才。三是应适当精简学分设置、加强专业课建设,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加牢固。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处长、智库中心主任、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委员吴文锋教授认为,要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办学导向和学习意识,农大在农村金融、农产品衍生品领域的成果和贡献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典范,未来可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科技融入到农村金融领域中去。吴教授肯定了农大经管学院大类招生的办学方式,并认为应通过辅修等方式拓宽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并指出课程设计方面应有所扬弃,加强专业基础课建设,并进一步发展如“金融改革发展专题”、“农村金融学”等能够体现中国故事和农大特色的课程。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委员钱水土教授表示,中国农大应坚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继续发展农村金融、农产品衍生品等优势领域。要尽可能做到“鼓励金课,压缩水课”,筑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界、业界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未来学业、工作所需要的课程知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委员胡海峰教授以“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为题,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的新特征以及数字经济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并认为金融的课程设计应该紧紧这一时代背景,以金融科技的知识和思维来改造金融学的传统课程。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胡金焱教授提出了金融专业建设的“五个新”,一是要进行“新改造”,要从结构调整优化的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地升级金融专业。二是“新课程”,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特色、强化融合,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科学精神的训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形成。三是“新课堂”,要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四是“新方法”,要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前提下加强对数学、计算机等基础方法课程的建设。五是“新教材”,新教材应体现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新内容。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委员靳景玉教授指出,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农大金融系已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相关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在金融课程建设中凸显农大特色,建设更多一流课程。农大金融系在田野调查和实践教学中成果斐然,可以通过建立调研数据库、虚拟教研室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科研和教学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臧日宏教授以“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内外兼修”为题,详细阐述了对金融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臧教授认为,金融专业的建设一是要突出农村金融的特色;二是要加强教材建设;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注重新课堂教学和学术、教学交流活动;四是强调课程改革要坚持有所扬弃、守正创新,要在优秀的传统做法基础上寻求创新,坚守既有优势和特色。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委员张文中教授认为,一流专业的申报给高校在诸多维度提出了相关要求,我们应当将这些要求细化到日常工作中去,有组织地达成相应目标,在教学综合改革方面也应落实相关要求,加大投入、有所突破。要加强基层教研机构、师资队伍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贡献力量。在金融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要融入金融伦理和绿色金融等相关内容,同时发挥农村金融的研究优势,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同时要让金融的教学和科研更紧密地结合实体经济。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尹金辉进行了总结发言。尹金辉指出,在学院成立95周年之际,召开金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意义重大,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提高学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一流专业的建设落到实处,希望各位专家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