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环球要闻:对话“鳅米香”创始人:探讨耕地保护基层主体动力提升

2022-09-05 16:04:28 中国农大新闻网


【资料图】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8月31日晚,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孔祥斌教授团队主办的“大国耕地保护与持续利用”名家论坛第三场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耕地保护基层主体动力提升机制与路径”为主题,创新报告与交流形式,邀请到河南省原阳县旺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吴振邦理事长分享其摸索创立的“稻鳅(虾)共作”立体种养模式,探讨该模式助力耕地保护、保障绿色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先进经验。线上线下近八十名师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孔祥斌教授对吴振邦理事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者,而农民等微观经营主体是政府意志的执行者,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直接决定着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成效。尽管近年来国家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出台了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但依托重大项目进行的全国调研发现,当前耕地保护微观动力不足已成为落实耕地保护战略的重大阻碍。在分析目前过度依赖投入、南北耕地利用分化以及高强度利用导致区域耕地生产生态功能失衡等耕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他介绍了研究团队基于调研归纳总结的“小块并大块”、“一组一田”、“稻螺共生”等由微观主体驱动的耕地保护新模式,并提出探索以合作社为主体驱动的耕地保护新模式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基层主体动力提升机制与路径。

吴振邦围绕模式的发展背景、区域优势、模式内容、实施成效、团队组成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谈到,“稻鳅(虾)共作”模式是以提供绿色安全农产品、增加经营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核心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目前覆盖面积2万余亩,带动农民2000余户。他指出,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工程的大力支持,农民的积极参与,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保障。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了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配套;以土地租赁和地块互调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从细碎化到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到农业工人的转变,保障其获得地租和务工双份收入,扩展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和耕地保护动力;筛选和统一水稻品种保障了产量和产品品质;水肥管理技术保障了水稻和泥鳅的共生,并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吴理事长进一步指出,未来要因地制宜更大范围推广“稻鳅(虾)共作”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以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农民福祉,但仍需要配套大型灌排设施,突破烘干技术限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模式的推广。

孔祥斌教授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耕地保护需要将政府与农民等微观主体的目标相统一,激发与提升微观主体可持续利用耕地的动力,本次交流的原阳“稻鳅(虾)共作”模式正是一种很好的降成本、提品质、促生态、增收入的耕地利用模式,反映了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保障,体现了规模、技术、设施等要素促进微观主体高效利用耕地的作用,对于耕地多功能协同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今后团队将继续跟踪、挖掘和提炼相关模式,在耕地微观主体动力提升机制研究方面不断努力与突破,为国家耕地保护战略的落实贡献力量。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