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精选!李万彬:澜沧江畔授渔人

2022-09-06 05:58:02 科技日报

从潜心科技攻关的追梦人,到稻田养鱼致富一方的开拓者、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执法者,李万彬用34个春秋,践行着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初心与使命。

8月30日上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三级主任科员李万彬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鞭策,指引我今后更用情、用心地去工作,帮助边疆各族群众以‘渔’致富,助力乡村振兴。”9月4日,载誉归来的李万彬告诉记者。


(资料图片)

潜心渔业科技攻关,助农增收

傣族妇女玉班,家住澜沧县茶乡景迈山村班改村民小组,这几天正陆续收割水稻。除了优质红米,她还收获了一筐筐活蹦乱跳的稻田鲤鱼。

“以前只有河里捞、集市买,才吃得着鱼。”玉班告诉记者,每年秧苗返青时节,李万彬和县农科局的同志,就来寨子里给村民免费发放鲤鱼、罗非鱼鱼苗,还手把手指导大家在田里开沟、给鱼儿“留路”,每丘田里要开一个小鱼塘,好让鱼儿在放水收割时节有栖身之所,还不厌其烦讲解田间管理期的注意事项。

2016年以来,她尝试在稻田里养鱼,头年就养了近10亩。按照李万彬的“叮咛”,一季下来,玉班家的稻田不仅不施化肥,农药也几乎不用打,消灭害虫的任务让鱼儿给“代劳”了,节省了开支和人力,每亩增产稻谷50公斤以上,还“凭空”有3000多元的鲜鱼收入。

“我们山里的鱼,一年四季吃不完!”玉班笑着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她又多流转了30多亩水田,种优质稻,养“谷花鱼”,一家老幼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群众增收,就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李万彬说。

1996年以来,李万彬牵头推广山区稻田综合种养工作法,辐射带动了4.13万亩生态养鱼稻田,增加产值9400余万元,2万多户人家受益。

但回顾34年前,李万彬刚到澜沧县鱼种场参加工作时,澜沧虽然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全县水产不足60吨,鱼种场基础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鱼苗产出少、成活率低,初来乍到的李万彬暗下决心,一定要振兴澜沧渔业。

几十年间,他潜心渔业科技攻关,不顾夏暑冬寒,引进和选育了26种鱼种资源,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山区半山区稻田种养技术推广等项目,让澜沧渔业产值从当初的63万元,增加到如今的5.21亿元,山区群众增收有了新出路。

守住绿水青山,保护土著鱼资源

在美丽的澜沧,有大大小小153条河流。当地各族群众有沿河捕捞的传统,各种罕见的“野生鱼”也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和餐馆的招牌菜。

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变化,无序捕捞现象日渐突出,甚至还出现非法电鱼、炸鱼等行径,土著鱼类逐渐稀缺,有的物种岌岌可危。

“不能杀鸡取卵,要把子孙的财富留给子孙。”李万彬走遍澜沧和毗邻县份的山山水水,经过4年多调研,起草了一系列地方渔政管理办法,划定4个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将每年2月—5月的鱼类繁殖季划为禁渔期,保护本土鱼类资源。

2008年以来,李万彬带领渔政大队在全县开展渔业行政执法行动5616次,查处违法人员5600多人;2015年以来,立案查处渔业违法捕捞案件273起。许多被他查处的非法捕鱼人,经过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如今成了宣传非法捕鱼的骨干力量。

他还带领人员入村入户,向群众讲解《渔业法》,发放宣传资料;自编自演方言小品《追查电鱼人》,演出通俗有趣接地气,在村村寨寨家喻户晓。

如今,李万彬等人成功繁育澜沧江叉尾鲶、丝尾鳠、巨魾、中国结鱼等多种土著鱼,每年可在澜沧江流域增殖放流数十万尾。一度濒危的鱼类,又重新回到人们眼前。

2017年,为守护糯扎渡库区的一方明山秀水,李万彬等人经过一千多个日夜努力,实现辖区水域内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清零。2021年12月,李万彬团队被评为“中国渔政亮剑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成绩突出集体。(◎ 赵汉斌)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