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全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库,鼓励、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不仅是“保就业”“稳就业”的民生工程,而且能够充实基层教师队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近日,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推进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多措并举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各地各校也纷纷在岗位拓展、待遇保障、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等方面积极响应,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学校任教。
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从教意愿
从教意愿是影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07年免费师范生计划启动之后,我国的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相继推出“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定向师资培育政策。除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外,各地方师范院校也逐步参与其中。包含这些计划在内的师范生就业去向大多为基层学校,但去往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任教的毕业生较少,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的配置结构仍有待完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教意愿是职业预期与现实环境长期互动的综合结果,是毕业生了解未来从教环境后的自主选择。提升毕业生的从教意愿,既要从职业使命感、从教热情等主观要素入手,更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让他们乐教、适教。为此,一方面要从毕业生自身着手,选拔出能够“待得住,留得下”的人才,培育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从毕业生与工作环境的匹配性入手,减少初任教师对当地生活与文化的不适应。
高校要创新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师范类专业建设中,着力以新时代师德教育为核心,紧扣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联,打造一批站位高、领会深、素材新、效果好的精品课程资源,既注重价值引领又解决学生困惑,在师范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坚定其投身基层、服务乡村的决心。
不同层次的高校应发挥各自独有的作用,尤其是要突出地方院校的主力军作用。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大,具有本地生源多、专业匹配度强、就业保障便利等明显优势,毕业生就近任教的适应性强。地方院校应适度扩大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英语等,解决我国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自身人才培养任务之外,帮扶地方院校提升紧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培养长期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师资。
持续助力基层教师的职业发展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任教,还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职业发展是重要制约因素。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来说,高校主要负责职前的教师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基层学校侧重职后的教师教育。只有让基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稳定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流失问题,吸纳更多有志于从教的优秀毕业生。
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自2010年起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区、学校五级培训体系,基本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师培训的全覆盖。在“国培计划”引领带动下,中西部很多地区教师培训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师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积累了“跟岗”、混合研修等切实有效的经验。职后培训应进一步对接中央部署,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精准满足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需要。尤其针对教研制度相对薄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扩大高层次培训的覆盖面,给他们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坚持问题导向,以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原则来设计培训课程,保障基层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教师及校长的交流轮岗也是促进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现有的交流轮岗主要是城镇优质学校向农村薄弱学校的单向流动,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但薄弱学校的教师缺乏进入优质学校跟岗学习的机会。各地应立足实际,全面推进双向交流、全员参与的交流轮岗制度。此外,交流轮岗还应与人事制度、行政管理进行衔接,合理评估轮岗效果,积极回应轮岗人员的利益关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轮岗热情。
稳步夯实就业制度保障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要有稳定的制度保障其长效机制,维持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相对平衡。在就业服务方面,应由政府构建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使毕业生及时通畅地了解岗位信息与要求,同时为招聘机构提供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教育部已经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开辟了教师招聘专栏,专门发布各地教师招聘公告。湖北省在全国率先试点了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建立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平台。这些富有成效的探索应予以强化,总结典型经验并大力推广。
师范院校仍是推动毕业生到基层任教的主力军,“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政策对就业有引导和强制作用。在就业政策执行上,各师范院校可以在教育实习、志愿活动、跟踪服务等环节强化政策宣传,保障其有效性连贯性,为紧缺专业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师范类课程及就业服务,引导毕业生以“特岗计划”等渠道进入基层学校任教。
各地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政府一方面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保障相关就业政策特别是工资津贴、编制等优惠政策执行到位,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另一方面应给予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族地区等重点地区以政策倾斜,适度放宽年龄、学历等招聘要求,优化岗位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