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天天热议:集“贤”思“奇”|集思未来首届「学术嘉年华」正式启动

2022-09-19 17:53:32 环球网

由集思未来教育主办的首届“学术嘉年华”活动正式启动。本次系列活动,集思未来邀请到由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rof. Joachim Frank领衔,携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Paul Bloom、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ael Wooldriage 以及知名营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haron Akabas等全球一流高等学府教授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共同以研究型思维,即思维上有深度、思考更有方向性,也就是“问题意识”,去探索研究学术及科学领域的知识,去向广大学者传递研究性思维及项目制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提升学者的综合素养能力为目标,更好的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PBL项目制学习——以始为终,把“问题”放在第一位

“教育不是为生活的准备,教育即是生活本身。”


(资料图片)

19世纪末,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0世纪初,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教授威廉·赫德·基尔帕特里克主张运用项目推动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邦威尔和艾松将项目引入教学的方法推广开来,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Project-based Learning(PBL项目制学习),这便是PBL教学法的由来。

项目制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构思解决方案,不断探究验证,获取最佳的解决方案。判断、评价、分析推理这些高阶思维能力,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小组探究的形式,更能让学生得到不同角度的多种解决方案,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并能客观考量、对比考量多种方案的优劣点。

项目制学习让学生体验的是决策者角色,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的推理逻辑,并能够推理论证,是自己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盲从,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头脑。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曾经谈到:从出生开始,我们便踏上持续学习( Learning )和成长 ( Developing )的旅程。这两股力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又不尽相同。如果仅仅是知识储存量的增加( in-form-ation ),以既有的思维模式来运算资料,谈不上真正的学习,更谈不上成长。成长是指思维模式本身产生改变(trans-form-ation)。

人们对PBL教学法的兴趣与日俱增,它影响着国外数以万计的老师和学生。现在,PBL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在中国的国际学校。同时,我国的留学生也正在逐年增加,如何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集思未来的项目团队深知其中道理,经过多年的课程研发以及在科研项目中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以学科为支点,以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升为目的,符合中国学情的项目制学习方式。

邂逅诺奖得主——用大脑散发魅力,让科研更有趣

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毛衣会起静电?为什么鸡蛋握不碎?这些都是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好奇心。这些也都与科研息息相关。科研是一件帮助人类理解一个尚未诠释清楚的物质或现象的伟大事情。简单来说,科研就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手段、角度抑或方法。

在大多数人眼中,科研是一件极其严肃、晦涩难懂、遥不可及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事情,科研就意味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没日没夜的做实验,还有应接不暇的论文。

其实,科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与遥远。

世界上有些科学家或是科研工作者将科研看作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他们是一群快乐科研主义者。莱斯大学的两位教授Chanteau和Tour就把有机合成和机器人变形完美结合起来,创造了名为The NanoPutians的纳米小人(NanoKid)。这种看似“不正经”的科研,在未来,有可能会改变世界。

生活中其实也充满了各种有趣的课题,这些课题既不晦涩,也不高不可攀,它甚至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花时间去探究,发现其中的奥妙和乐趣。所以,无论科学研究、技术研究还是数学研究,都可以很有趣。

本次活动我们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rof. Joachim Frank一起去探究科研的魅力,在科研中发现有趣的现象,一起创造有趣的科研。同时,我们在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倡导项目制学习也是为了让学者们更好的去发挥大脑的作用,只有往自己特有的天赋领域挖掘,同时用针对性的办法加以训练觉察,才能一路开挂,成为用大脑散发魅力的人。

集思未来,未来已来

集思未来一直专注于科研教育,通过将项目制学习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及研究性思维带回国内高校及学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的能力。

本次集思未来首届「学术嘉年华」活动,致力于为广大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通过全球顶级学术大咖们的分享了解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的同时,也能够在各自学科领域充分发挥“知行”的力量,为未来的学习研究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