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近三周,你家娃适应了吗?如何应对幼儿园新生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首个入学适应期,一年级小豆包又该如何度过……就幼儿园和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话题,北京市崇文三幼教研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李环和北京市育才学校高级教师孙丽介绍了学校的做法,并给家长支招。
(相关资料图)
正确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每到入园季,小朋友在幼儿园门口“哭成一片”的图片总会在网络上流传。这届幼儿园小朋友表现如何?
李环告诉记者,就自己的观察而言,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大部分情况都很好,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是一开始的确会有不适应的情况。“首先就是情绪不稳定,早上入园的时候会在门口哭闹,但是进入到班级里面,看见了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大部分孩子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在李环看来,这也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个机会,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不要紧张,相信我们幼儿园、相信我们的老师。”
同时,由于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不同,部分幼儿在入园时会出现对食物的不适应。李环介绍,崇文三幼每天有11种食材、每周有25种食材、每个学期食材超百种,“涉及蔬菜、水果、肉、海鲜等等,部分食材可能孩子没见过、没吃过,都会有不适应。”
针对幼儿在食材上的不适应,幼儿园有哪些做法?李环介绍,孩子刚入园时,幼儿园为孩子单独烹饪特色的易消化的食品,“比如小包子、小馄饨、小面条,把面点做成小刺猬的形状,蔬菜切得更细碎,肉类更软烂,这样让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此外,李环表示,部分幼儿在入园初期也会有时间上的不适应,“有的孩子睡得晚起得也晚,早上上学正是困的时候,如果再叠加不愿意去幼儿园,那早上情绪问题会更多。”
一年级“小豆包”同样面临入学适应问题。
孙丽介绍,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环境的不同,部分一年级新生也会出现哭闹、不愿上学等不适应的情况,“首先是心理上的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跟小学的环境很不同,无论是教室陈设还是所遇到的同学,都是陌生的。”孙丽表示,与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不同,一年级新生将慢慢开始知识学习,“既然要学知识,就会有一定的标准,这些都需要逐渐适应。”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丽表示,学校所有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也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暑假的时候就已经拿到新生的名单,我会一对一地跟家长进行线上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成长的情况。入学之后也会安排相关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培训。”
同时,孙丽建议,家长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建设,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
幼儿如何交朋友?老师建议家长“多给机会、多引导”
为了缓解分离焦虑、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崇文三幼采取了提前建立班级群、制造小惊喜等做法。
“在正式开学之前,我们就建立了各种微信群,向家长推送视频,比如老师的自我介绍、幼儿园的环境介绍、游戏设施介绍等等。”李环表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并营造一种期待,“幼儿园里的大滑梯、玻璃栈道、各种玩具,这些都会对孩子们有吸引力,让他们想来幼儿园。”
同时,开学时,幼儿园也通过布置气球门、拍照展板等方式,为幼儿入园营造满满的仪式感,“进入班级里,也有很多玩具,如小飞机、小坦克、毛绒玩具等等。喜欢玩儿的可以玩儿,喜欢安静的我们有小帐篷。”李环表示,幼儿园还会通过发放有独特含义的小礼物让孩子带回家,从心理上鼓励孩子多来幼儿园。
此外,李环表示,幼儿园的老师们都有多年的带班经验,对付哭闹的小朋友“招数”很多,“哭得太厉害的,抱一抱,聊聊天转移注意力,放音乐大家一起唱唱跳跳。一放音乐90%的孩子都会跟着跳。”
在李环看来,3岁左右幼儿的年龄特点是“看见的才是现实”,“爸爸妈妈讲道理是对的,但有时候讲道理没有用。对于哭闹的孩子,家长也不用太紧张。入园之后肯定会有专业帮助,缓解孩子的情绪。”
直播中,有网友就幼儿的同伴交往提出疑问。对此,李环表示,作为家长,可以从创造机会、准确语言引导等方面帮助孩子解决同伴交往问题。“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同伴沟通交流的机会,没有机会孩子就无法实践。家长可以多带孩子下楼,跟小区里或者公园里的小朋友玩儿。”
同时,李环表示,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动快于语言”,在同伴交往中很容易出现用行动表达的情况,“比如推一下或者拽一下,孩子动作可能没有轻重,把其他小朋友弄哭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用语言去引导,教给孩子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比如‘你愿意跟我玩儿吗?’‘咱们俩交朋友好不好?’等等。”
此外,针对小朋友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矛盾的情况,李环表示,这是非常好的教育机会,“趁这个机会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比如滑滑梯就是要排队,两个人都喜欢同一个玩具的时候要轮流玩儿。家长在家也可以创造这类情景,然后慢慢引导孩子怎么做。”
首个一年级适应期,长短课等帮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根据教育部此前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
对于首个入学适应期,学校是如何做的?孙丽表示,学校从教学安排到习惯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刚开学的这段时间里,采用长短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新生慢慢适应上课学习。”孙丽表示,在教学上坚持零起点教学,打破学科界限,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身体素质、心理适应等方面的衔接。同时,学校每天都会安排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操场去。
同时,适应期内,学校也安排了一些课堂的常规训练,教授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感受课堂学习的氛围。“我们也建议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关心,让他更有动力走进校园。”
针对网友普遍关心的孩子上一年级“学习能否跟得上”“要不要提前学拼音”等问题,孙丽表示,现在的教材编排和课程教学安排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新生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化的调整。
“比如汉语拼音,其实一年级的语文课不是从拼音开始学。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先认识‘天地人’‘口耳目’这些字,等孩子会写这些简单汉字之后,再开始拼音教学。整个第一学期都有拼音教学的内容。”孙丽表示,老师会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教孩子正确地认读单韵母、声母、带四声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教给孩子们准确的拼读方法,让孩子们逐渐巩固汉语拼音的拼读,所以家长们没有必要焦虑。
做好“幼小衔接”,能力与习惯培养比知识学习更重要
从幼儿园小朋友到一年级新生,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段的转换、真正实现“幼小衔接”?
在李环看来,“幼小衔接要从孩子小班入园开始”。李环表示,幼小衔接主要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各种能力,“比如生活习惯的培养。小班就开始使用勺子,拿勺子主要就是三根手指,这跟拿笔要用的三根手指是一样的。所以要从小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很多孩子写作业慢可能不是不会,是拿笔的姿势不对。”
“我们学校在课程上进行了优化,第一个阶段开展的是以适应新环境为主题的学前教育,第二阶段是以实施小学学习为目标的衔接课程。”孙丽表示,育才学校在设置衔接课程时会注意游戏化、活动化和生活化设计,“比如拼图游戏、折纸游戏、讲故事比赛、介绍自己喜欢的图画书等等,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正确认识自己。”
孙丽表示,在幼小衔接中,学校要做好从幼儿园趣味学习到小学课堂知识学习的衔接,老师会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上的衔接、学习方法衔接,“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我是小学生’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锻炼一些基本能力,比如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