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诗梦
“上厕所的同学请跟我来。”“接水要先冷后热,小心烫手。”“下一节课是英语课,请同学们整理课本。”……初冬时节,走进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3年级2班,你会被这样的声音所吸引。
原来,这是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岗位上履行职责的情景。“我们在班里设置了班级小岗位。班里的孩子们人人有岗。”3年级2班班主任冯志敏说,“班级小岗位建设从孩子入学开始实施到现在,已初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的风气。孩子们之所以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不单单因为自己拥有了一个小岗位,还因为在集体中有了一份认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班级小岗位,离不开班主任冯志敏的付出。
2020年9月,冯志敏初到后宰门小学并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她渴望把工作做到最好,事必亲为。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缺乏集体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班级事务漠然的心态,缺少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担当。“要想实现学生真正的自我成长,必须调动他们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外部的约束。我应该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让他们都能在班级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冯志敏在工作反思中这样写道。
于是,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尝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班级小岗位”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后,在班级小岗位的不断完善与建设过程中,她首先依据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求,设置多种类别的小岗位,努力做到量体裁衣、按需定岗,实现“人人有岗位”。其次,她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提倡自主竞争。学生根据班级小岗位所需的条件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愿报名、自主择岗。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岗位所需人数进行协调,确保“事事有人做”。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冯志敏规定班级小岗位定期轮换,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岗位,激发其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验和合作中提升能力。
每逢午餐时间,大家都能看到3年级2班学生孟子佩忙碌的身影:提醒同学安静用餐,告诉小伙伴不要浪费食物,帮助大家整理餐盘……以前的她,是个极其羞涩的小女孩,面对不熟悉的人还有些胆怯。经过一学期的班级小岗位锻炼,她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越来越顺畅。孟子佩告诉记者:“我现在是班里的‘午餐小督察’,我在自己文明用餐的同时,还会提醒同学们有序排队打饭、按顺序整理餐具。课间我还经常和小伙伴聊天,互相分享自己在‘岗位’上的经验。下学期,我想尝试一下‘眼操小助手’这个岗位。”
“我家孩子是班里的‘窗帘小管家’。看似简单的任务,却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记得有天刚放学,孩子就给我‘炫耀’:‘妈妈,老师让我负责拉窗帘’。从孩子发光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真心愿意为班集体出份力,感受到了他被老师重视后的自信。”3年级2班一名学生家长说,“刚入校时,孩子像‘小少爷’一样,就连鞋带松了都要让我帮他系。自从承担了班级小岗位的职责,他在家里不但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学着帮我做一些家务。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变成了一个不怕累的劳动小能手。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在汲取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我感到欣慰。”
看似小岗位,实则大担当。“这一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从眼下看,培养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往长远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更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领导对冯志敏老师的工作评价很高。
如今,班级小岗位已经在后宰门小学整个3年级得到全面推广,成为年级的特色活动。班级小岗位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更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冯志敏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通过班级小岗位修品行、立志向、练本领,争当新时代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