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看招】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黄安妮 吴志云 陈志波 郑晓峰
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成立产业化公司,作为研究院研发、孵化产品和技术的销售及运营平台,落地两年多来已实现合同金额2400多万元;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依托中纺院国家级平台资源,孵化公司3家,截至2022年通过纺织新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开发、技术检测服务等累计实现营收4000多万元……
2月16日,记者从泉州市科技局获悉,该市近年来新引进、建设各类大院大所,已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90多项,服务企业超万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00多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近千项,横纵向资金收入超10亿元,合作引进、孵化培育企业56家。
“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存在科教资源缺乏、人才储备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等短板,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泉州市科技局局长王小阳介绍,该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高新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央企国企等,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共投入10多亿元,先后引进共建18家大院大所,涵盖智能制造、时空技术与应用、新材料、生态环保、工业设计等领域。
目前,国内不少事业单位性质科研院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市场化能力不足、缺少自主技术转化、新产品市场销售平台等问题。为此,泉州根据院所性质、特点、发展阶段等,提出“一院一策”,推动5家事业单位性质大院大所采取“院所+公司”模式,以院所为研发创新和人才聚集平台,以产业化公司为技术转化和市场运营平台,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同时,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制定出台《泉州市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科研产出、对产业及企业的服务成效等方面,提升平台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由泉州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致力于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已形成智能物流、工业检测、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等领域九大系列产品。”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成立泉州哈工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成熟技术的投资孵化平台,以技术作价入股的方式联合其他投资企业孵化4家公司。其中泉州通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铁路交通领域的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销售等,2022年产值已超1000万元。
此外,泉州还通过推动科研机构牵头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联盟促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如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制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获批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试点联盟。该联盟收集整理技术专利520多项、共享仪器1000多套,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3项,2022年为近600家企业提供了检验检测、技术开发等服务;依托联盟牵头组建的福建省高端绿色鞋服制造业创新中心,2022年8月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王小阳表示,泉州市科技局将积极推动院所与企业开展创新合作,通过实施创新券补助政策、组织实施中科院服务地方计划(STS)、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补等多项措施,鼓励科研院所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服务企业,加快构建以大院大所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谢开飞 黄安妮 吴志云 陈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