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飞 王虎羽 本报记者 江 耘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看招】
【资料图】
“一根根桩深埋地下,却是地面建筑的发电机。这一项目关键在于让地热管与桩基础形成整体,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对上部建筑设施供热制冷,初步测算,可形成3000千瓦时的发电功率。”2月中旬,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他所说的项目,即该公司准备在宁波—慈溪城际铁路某停车场应用的道路交通领域静钻根植地热能源桩成套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
近日,2022年度宁波市重大应用场景技术攻关拟立项项目完成公示,最终立项30项。结合当地前期组织项目申报时开放的智慧港口、智能制造、道路交通等六大领域应用场景,项目团队将“以场为轴”开展创新研究。
去年8月,宁波市科技局、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为新技术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场景机会。
比如,宁波开放道路交通应用场景,主要面向双碳背景下道路交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智能驾驶、智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项目验证。
“工程建设少不了打桩。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是国内目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桩,但二者存在噪音大、穿透夹层难、泥浆排放多等问题。”张日红介绍,公司研发团队取长补短,开发出静钻根植桩技术后,又将这一技术与地热能源结合起来。
地热能源桩长期运作,会不会对桩的力学性能等产生影响?从2014年开始,该团队便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研发攻关,在宁波逐步开展静钻根植地热能源桩的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
“经过这几年研究积累,诸多机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张日红说,这项技术符合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希望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在更大的场景中应用后得到进一步推广。
科技成果落地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宁波市科技局高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应用场景检验技术成熟度,使其获得“官方认证”,可撬动重大工程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采纳。企业也可从中获得产业化推广的关键数据和技术标准,为拓展市场完善条件。
正如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负责人王均义所说,在此次专项支持下,企业研发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未来能在杭甬高速复线上首试,关键是在近20公里长路段上,远非实验阶段10米、50米的“小打小闹”可比。
“场景与成果也能互相成就,好的场景可成为众多科技企业展示成果的舞台。”宁波市科技局高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应用场景,尤其要为中小企业技术成果推广提供更多机会,降低验证成本,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