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2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人口问题,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酸甜苦辣。我国近6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的背后,是适龄女性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爽建议,构建精准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让有条件的公立幼儿园增加托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服务,针对性地解决托育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非均衡表现,显示我国人口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成一定挑战。杨爽认为,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氛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有助于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调研,她分析了造成我国适龄女性生育意愿走低主要集中在四方面因素。一是经济类制约因素,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近六成的育龄妇女表示,不打算再生育的首要原因是经济负担重;二是发展类制约因素,特别是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职场压力突出,生育面临职业危机;三是照料类制约因素,养育所需人力资源保障不足,这与家庭日益小型化和家庭居住方式等紧密相关;四是教育类制约因素,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择校等问题仍较突出,还不能满足让适龄儿童都“上好学”的需求。
杨爽建议,做好生育支持措施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有利于婚育的税收、住房、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特别要注意各项生育支持政策与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生育友好政策支持体系和生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有助于缓解双职工家庭养育子女的难题。”杨爽建议,分年龄段针对性地解决托育难题。0-1岁托育以家庭为主,支持政策可包括延长女性产假、增加男性护理假、调整假期间工资等;1-2岁托育由家庭、政府、社会共同承担,支持政策可包括临时育儿假、育儿津贴等;2-6岁托育服务为政府负责的基本公共服务,可将部分公立幼儿园扩容成托幼一体。
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各级妇幼保健院参与托育服务构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幼机构给予土地、资金、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在收费标准上做适当限制。
她认为,各地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探索推行假期托管服务;鼓励托幼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服务,解决家长工作与育儿的矛盾,“我们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可以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托育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