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26日,以“数字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的首届教育数字化战略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与会人员围绕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交流现有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未来。
本次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来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领导嘉宾受邀出席论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领导、教务处和信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分为主旨报告环节和专家论坛环节,分别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静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表示,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有之责,应立之功。教育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推动教育发展发展、赋能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集中体现。
针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情况,黄宝印介绍,对外经贸大学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建设,持续改革线下教学环境、开展数字讲堂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有超过六十门慕课,选课人数超过十万人,今后将继续竭尽所能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贡献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忠秀回顾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和中国对全球教育的期望,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多媒体建设,涵盖了线下硬件、线上软件、计算机和数据库专业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方面。着眼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学现状、教育定位和办学特色,赵忠秀提出完成优秀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构建财经外语类人才教育数据库的战略总目标,阐述了十大学校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构想。
北京大学原校长助理李晓明回顾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沿革,即从模拟电视到多媒体的应用,再从互联网到MOOC的推广。他表示,数字赋能、教育创新,是在数据利用更具侧重点的基础上的下一次“教育+信息技术”浪潮。李晓明从潜力、目标、途径和结果四个方面,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对教育数字化的看法。他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潜力是大景深、多向度的,同时也要看到潜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视角看,教育数字化的目标要追求规模、质量、效益和公平四个方面,同时要聚焦质量与公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实现要避免对数据的过度依赖,要体现出反思与创新,要注重日常实践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进行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首先需要将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相联系。陈云龙还回顾和梳理了我国构建教育数字化、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规划和要求,详细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对于我国数字化教育转型发展的建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围绕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展开主题演讲。任友群介绍了教育司推出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预期达到五个的目标,包括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推进教师数字化标准的完善与应用、加强教师研修数字资源建设、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创新教师发展评价与管理机制。针对目前教师行业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教学问题,任友群建议,当前线下教育资源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并呼吁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发表了以“虚拟现实:教育数字化的新型支撑平台”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他概括了教育数字化的四大要素,即教育数字化技术与平台、数字化思维与能力、数字化教学方法、数字化治理与教育教学评价,并回顾了七十年代以来技术的更新迭代。赵沁平表示,在创新思维、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重在“人对人”,而不是“机器对人”;要重视研究新技术可能对教育、伦理等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改革,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专家论坛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广涛,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纪荣嵘,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石宣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蕴红,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操晓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尚学群,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黄亚继,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蔡成涛,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党委书记赵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杨洋,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纯杰等,分别就所在院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新进展、数字赋能教育的实践行动、教育数字化发展相关的建议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