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招远,一场足球赛让招远市教体局局长滕希田至今难以忘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梦幻开局。开场仅3分钟,招远一中9号接队友妙传,突入对方禁区破门得分。上半场临近结束,招远二中打出精彩配合,一举将比分扳平。
易边再战。两支球队攻守兼备、反复拉锯,最终将比分定格在2:2。
点球大战。一中守门员发挥神勇,扑出两粒点球,最终以6:4的比分胜出。
在滕希田看来,足球场上的对抗,仅是一中、二中竞争的“开胃菜”,两所县中每年高考的龙争虎斗才是“盛宴”……
招远市36年来坚持公立普通高中划片招生,追求的正是教育均衡和公平。
二中“进城”,一中“瘦身”
招远市在山东省东北部,因盛产黄金,被誉为“中国金都”。但在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的招远市,城区长期只有一中这一所高中,曾一度出现一中门庭若市而位于乡镇的其他高中门可罗雀的窘境。
“划拉划拉,孩子真不够,一年也就招400多人,还逐年下降。我们原先作为乡镇中学,教学质量还可以,但在乡镇招生难,家长和学生都进了城……”二中校长孟祥胜回忆。
二中老校址位于招远、莱西、莱阳、栖霞四县交界,1952年建校时为省立高中,可在周边县市招生,改为县管高中后,只能招收招远的学生。
前些年,随着人口从乡村向外流动的趋势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去县外就学,到了2017年,地处乡镇的二中和九中都仅能招收400余名学生,每个年级只设置8个班。
而在招远城区,1924年就建校的一中,2005年以来规模不断扩张,年度招生最多时超过3200人,三个年级学生数接近8000人,是名副其实的“超级中学”。
“一个学校接近8000人,班主任就130多个,更别提任课教师的数量了,管理难度很大。”一中校长栾忠武介绍。
一边是二中招不到学生,一边是一中学校规模太大,几经权衡,2018年招远着手进行县中的布局调整,斥资超过4亿元新建一所普通高中,当年就将二中从乡镇整体搬迁进城,并在一中老校址暂时性过渡。2020年,新校舍建成,二中入驻。
二中迁入县城后,为了平衡一中和二中的办学规模和质量,招远市教体局同步对教师队伍进行调整。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从一中向二中调入教师累计达220人。
二中在乡镇时有120多名教师,目前有343名教师。一中在教师队伍调整后,还有390余名教师。
在办学规模方面,一中与二中招生人数也相当,二中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压缩一中的招生规模。
界河穿城而过,两校东西并立。二中主要招收界河以西的初中毕业生,一中则招收界河以东的毕业生,界河沿线的几所初中作为“调剂校”,用于在每年招生时平衡两校的招生数量。
招远九中仍处乡镇,并被规划为艺术特色学校,除招收周边乡镇的初中毕业生外,还招收音乐、体育、美术类自主特长生,办学规模较小。
2022年招远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显示,一中和二中计划面向招远分别招收850人,位于乡镇的招远九中计划招收400人,并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共计50名自主特长生,体现出“一东一西一特色”的公立普通高中教育布局。
“一中当时已是一校两校区的规模,在市委、市政府看来,‘超级中学’在县域虽一枝独秀,却缺乏学校与其‘良性竞争’。一中可以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但无法面面俱到,不利于扩大优生培养面。”滕希田说。
“将二中从乡镇迁入县城,并打造得与一中旗鼓相当,可以促进两校的有序竞争,既解二中招生之‘困’,又破招远‘超级中学’之局,对招远教育长期发展有利。”滕希田补充道。
2022年高考,招远一本上线率高出全省9.75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高出全省21.95个百分点。
一评二挂,再起新效
二中迁入县城当年,即实现招生与一中同量同质,得益于招远坚持了36年的“一评二挂”高中招生政策。
所谓“一评”,是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二挂”,是将评估成绩与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
高中与初中、小学一样划片招生,高中招生指标100%分到各初中,学生不能只看中考分数,还要看初中所获高中指标数,以及中考成绩的校内排名。
“有‘一评二挂’打基础,我们才敢让二中‘进城’。”招远市教体局副局长陈忠军说。
在他看来,用行政手段调配教育资源,依赖于初中之间相对均衡的办学质量。“一评二挂”政策的长期坚持,是各初中办学质量相对均衡的关键。
“如果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择校,教育资源就会向某个区域集中,区域的差异就会显现,划片招生的政策就很难执行。”陈忠军说。
“一评二挂”政策的长期施行,也让升学率不再是招远初中、小学追逐的唯一目标。“评估标准是多元化的,各初中可以发展得各具特色。高中在各初中的录取分数线差距越来越小,同一个划片区域内,录取分数线差距大多在7至8分左右。”招远市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刘生告诉记者。
“家长与其花费物力财力为了孩子买学区房、择校,还不如让孩子安安心心在家附近的初中就读,取得不错的校内中考排名。”刘生说。
招远城区目前有10所初中,按照纳入城区管辖的时间,可以分成三批。2022年,10所初中普通高中录取率极差在10%左右。
“我们班有50人,班里将近一半的学生去了二中,满分820分的中考,在我们初中当年的录取线500多分,中考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招远二中学生刘臻告诉记者。
“单看中考分数,招远在烟台各县区的排名可能是中下游。我们重视另外一组数据:中考和高考全烟台前10000名学生里招远学生的数量。后者一直高于前者,这说明很多孩子到了高中才释放潜力,能佐证招远的县中教育质量。”招远市教科研中心高中室主任段关田分析。
优师难觅,正谋破局
教育生态的均衡与经年累积的教育质量口碑,是如今招远教育人的底气,但招远教育布局未来发展时,还是不免遇到各种问题,优秀的师资难招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在维持学校现有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我们也想把奥赛搞起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多冲击名校的出路。但缺的不是拿金牌的学生,而是优秀教师。别说是竞赛教师了,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都快出现危机了。”栾忠武说。
“‘双一流’的硕士研究生,中青年教师占比过半,完善的学科竞赛教师队伍,这是烟台某些高中的师资配备。这些条件我们一个没有,也羡慕不来。”孟祥胜也告诉记者。
两位校长不约而同说出的话,道出了如今招远县中之难。
“在教师招聘工作上,招远没有区位优势,我们年年跑去省外招教师,但想招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太难!”招远市委教育工委负责人事工作的张卫东说。
据他介绍,2019年烟台市教育局去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招聘教师,投放了200个计划,实际招收140人,最终到招远选岗到岗的应届毕业生仅1人。
此外,招远每年公开投放的教师招考计划指标,都会被浪费,仅以2021年为例,147个计划指标,实际招收139人,有8个指标被浪费。
“为什么会被浪费?我们半年来连续进行了三次招聘,都没招满,不得已只能浪费指标,小县城对教师的吸引力实在有限。”张卫东无奈说道。
“能招满就不错了,应届毕业生的学校和学历,我们更是不敢挑。”他提到,在去年招聘的139名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88人,占比为63%;研究生学历9人,占比仅6.47%。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我们想都不敢想,能招到省内一些高校的师范生,就已经非常欣慰了。”张卫东说。
对招远的教育工作者来讲,解决青年教师的招聘困难问题,已刻不容缓。
“今年我打算向市委、市政府提建议,要在师资招聘和优生培养上下大力气,争取获批专项资金用于招远县中吸引优秀师资。”滕希田迫切地说。
当然,在他看来,当前招远县中遇到的问题,不只是教育问题,更多的也是社会经济状态的反映:“招远和北京、青岛、烟台这些城市沟通交流越来越方便,县城的人才被‘虹吸’,学成后又不愿回乡工作。县中的振兴、脱困,说到底还是县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才能吸引人才。”
此外,新生人口数量的变动,也是招远教育的隐忧。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招远出生人口在2017年迎来高峰,当年出生人口数量为6558人,而后逐渐下降,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仅2802人。
全年出生人口数量5年间下降近60%,未来招远教育生态或迎来新的调整。(记者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