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西部网讯(记者 赵蕴清 实习记者 祁琪)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枯燥无趣,不受学生欢迎。面对这一问题,学校该如何解决?教师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作用呢?对此,西部网记者专访了西安市雁塔区实验小学校长李宁。
李宁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当回归生活,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长。所谓回归生活,就是将生活中的情境和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活动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真正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对此,李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了五点建议。
首先,以生为本,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我国各大景区的建设成果,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知名景点,介绍当地美丽的风景或民俗文化。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能将自己与家乡联系起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还能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其次,立足生活,挖掘教材,开展主题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的综合课程,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讨论交流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开展调查问卷活动、观看图片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分类知识。
第三,立足生活,深入探究,提升课堂效果。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分析,进而促进他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李宁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现并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教学《学会沟通交流》时设置了一个活动:说出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有些学生却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于是他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班级里有哪些人是你最好的朋友呢?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学会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
第四,结合生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我们在一起》一课的教学中,先播放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当播放到点燃圣火时,现场观看的学生都沸腾了,这时建议学生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想到了当时很激动、很感动的心情;有的想到了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努力拼搏、奋力进取的情景;有的希望我们国家能继续强大下去。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爱国之情。
第五,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生活中,许多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表现差强人意,他们常常会因为教师讲得太枯燥而感到厌烦,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已经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在《生命最宝贵》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交通事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等,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后,李宁谈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生为本,以生活为课堂教学基础,将回归生活的理念贯彻于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这种兴趣转变为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只有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真实、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