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地方高校应该培养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日前,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夏侯建兵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接受人民网专访,就地方高校的发展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高校应该调整体制机制促进自主创新。”夏侯建兵认为,应该打破以往唯帽子、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的教师评价机制,转向评价教师的代表性成果,以此鼓励老师们发挥个性,进行创新性研究。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上,也应该用过程性评价代替“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考试。“过程性评价就是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平时考试以及参与竞赛情况都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也就能引导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夏侯建兵提出,高校应该从学校、学院和个人三个层面做好有组织的科研。他谈到,学校应该仔细学习国家和地方发布的重要文件,了解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立足地方特色形成竞争力,并对跨学科、跨院系、跨团队的共同申报项目进行组织;学院应该凝练学科方向组建科研团队,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教师不能固守以往的研究方向,应该适应国家需求,进行新的、跨学科的科研尝试。
夏侯建兵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辩证的关系,“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好的人才,有了好的人才才能进行科技创新,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他指出,科学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由此对教育和人才产生积极影响。“当前,现代化中国建设离不开科技、技术和人才。这也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夏侯建兵指出,教育面临的挑战是质量和个性化发展。“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他还提出,教育的另一个指标是个性化发展。“大家常说的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其实就是教育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对双一流高校而言,他们的更重要的目标是基础性研究,和国家、世界融合;而对地方性高校来说,更重要的是与地方产业、经济融合,通过校地联合、产教融合,与当地企业合作,培养掌握基础知识、具有动手能力、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他说。
夏侯建兵还就地方高校如何高质量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区别于“国家队”“省队”,“地方队”更强调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首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体系,还要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标准是,既要有成体系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和产业结合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地方性本科院校才能立足于高水平大学和高职高专之间。把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好了,才是地方性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