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小农机,“慧”种田_环球微资讯

2023-05-08 06:15:48 科技日报

【身边的锐科技】

◎本报记者 颉满斌

秦岭北麓,无数蜜蜂飞舞在青翠的丘陵梯田上。春天让大地变了颜色,带来了无限生机。


(相关资料图)

甘肃成县纸坊镇的韩山村,艳阳高照。寂静的小麦地里,突然响起马达的嗡嗡声。一架六翼无人机腾空而起,悬停在两米来高的半空中,旋转、平移……随后低空掠过农田,从几个喷头中释放出一片水雾。

地面上,技术员刘师傅手持遥控器,查看着智能显示屏。他控制无人机,均匀喷洒农药。短短5分钟,一片麦田就喷洒完毕。过去,一个农民背着打药机器,要整整两天才能干完这么多活。

“今年我们出动6台植保无人机,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对全镇8400余亩小麦田开展喷洒农药管护飞防作业。植保无人机与传统人工相比,防治效果好、喷洒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用科技手段助力春季小麦管理,省工、省时、省力,进一步促进小麦丰产增收。”纸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文镜说。

头顶烈日,喷洒农药的农忙景象成为了过去式。无人植保机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防治效率。

种地轻松的背后,是政策支持、农机技术的进步,也是理念更新、发展转型的结果。走进甘肃成县的田间,记者谈起农机,群众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现在的微型农机就是好,体积小、功能多,经济又实惠,特别适合我们梯田小地块的耕种。”

“以前种地,两三个人一天也就种1亩左右,现在农机半小时就完成了,成本也就是20元,既省力又省钱。”

……

近年来,成县引进的适合山区农业耕作的植保无人机、微型收割机、中药材收获机等微型农机,已经成为群众生产的主力军和好帮手。以现代农机取代传统耕作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提高了山区农耕效率,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微型小麦收割机有两个平行的轮子,像一只牛犊大小,有一辆摩托车重。一个人就能推上坡地。随着机器前进,刀片旋转,麦子被整齐地割下来,摊在道旁,等待打垛。它只用一天,就能收完10亩地的麦子。

2021年,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时机,成县二郎乡与青岛城阳区河套街道合作,成立成县合义诚供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板蓝根1000余亩,投资80余万元采购了板蓝根种植一体机、收药机等农业设备,推动农特产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如今,播种、采挖、加工等环节都用上了先进的农机具,不仅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原来家里用牛耕地,一天就2亩地,后来用微耕机,一天能耕五六亩。现在家庭农场使用604型拖拉机,一天能耕25亩。不但大大提高了效率,我们也从低效率劳作中解脱了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特色产业。”二郎乡泥功山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新让说。

“去年6月份,我享受了政府农机补贴,花7万多元购买了四轮拖拉机、板蓝根种植一体机等微型农机,现在的成本每亩由300元降到7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农场经营负担。”马新让的微型农机,还去支援别的农户,获得了可观收益。

“2022年,成县农机总拥有量达到32601台(套),完成机耕43.556万亩、机播21.86万亩、机收20.65万亩,为山地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农机装备支撑。”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亮说。

麦浪青青,笑语殷殷。适合地形地貌,农民爱用的迷你农机,让这个产粮大县更有底气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颉满斌)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