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7日,由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承办、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共同发起的第四届高校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联盟“2023年学生项目成果展暨大赛和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西安欧亚学院开幕。西安欧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娜,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曹小娟,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未来学习中心主任沈鞠明,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主任李黎,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项目经理翟希婷,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韩竹琳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合影
(相关资料图)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曹小娟
开幕伊始,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曹小娟作为承办方代表向前来参加此次盛会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欢迎。结合科研经历,曹小娟表达了当今社会环境中高校对于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并预祝大会顺利举办,“希望远道而来的师生能够乘兴而来,载兴而归。”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未来学习中心主任沈鞠明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未来学习中心主任沈鞠明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当下社会问题太宽泛、太复杂,靠单门学科或专业不足以解决,因此整合多门学科见解、构建更全面地认识对学生们格外重要。同时,他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创新项目实施过程,探索跨学科、超学科问题解决思维方式,最后预祝大家在下午的社会创新成果展示中能有更多的收获,为大学生活留下难忘的经历。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重庆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23所院校(完整院校名单见文末)百余名师生。联盟院校共同推荐37组学生社会创新项目进行成果海报展示,文化传媒学院共有六组作品入围,西安欧亚学院同学结合自己项目实施经历与外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学生项目汇报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于5月6日下午在三个平行分会场同时进行。此次社会创新项目成果汇报共有来自各大院校的33组作品参与。不同院校的学生们就自己近一年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发现、调研、解决,以及产品设计、测试、优化等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西安欧亚学院学生作品《急急如厕In——性别平等视角下西安市公共卫生空间合理设置的探索与建议》《Fight协作App——提升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高效协同》《暖阳科技——让居家养老更安心》三组作品在成果汇报中都有精彩呈现。《Fight协作App——提升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高效协同》更是作为分赛场优秀作品被推荐入围特等奖提名。
每组学生汇报结束后,每个分赛场均有五名评委老师对大家的汇报进行提问。评委老师与学生团队的交流更是充满创意火花的碰撞,许多对于产品未来发展的希冀与建议都会在问答环节被师生们热烈探讨,这也正是此次活动举办的初衷。
5月6日晚,文化传媒学院教师Vita博士组织校内外同学们进行破冰联谊跨文化交流活动。基于同学们的不同地域背景、文化背景与学科背景,Vita博士通过参与式活动充分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亦为未来学生之间的跨校互访、跨学科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5月7日上午,课程联盟师生分别通过抽签的方式开展了基于跨学科课程联盟未来课程持续建设的圆桌讨论。教师圆桌紧密围绕课程核心环节对本校课程适用性及挑战、本校课程未来的发展与推广计划、对课程联盟未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课程联盟学习资源建设的改进意见、各项学习资源在本校课程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应用计划、本校课程使用各项学习资源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挑战及解决方案等六个维度进行充分讨论。
学生讨论围绕社会创新课程学习与项目实践中视频资源使用时发现并确定研究问题、资料搜集与整合、团队合作、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等四个维度展开讨论。
在教师圆桌讨论与学生圆桌讨论结束后,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都对各组讨论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汇报。教师团队就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体系在未来的持续建设中仍需紧密围绕跨学科这一关键词重点探讨了如何定义跨、怎么跨等问题。此外,还就创新课程成果展(大赛)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研究导向型学习,以及如何设计课程思路,让研究导向型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研讨。
5月7日下午,第四届高校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联盟“2023年学生项目成果展暨大赛和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迎来备受关注的颁奖环节。西安欧亚学院学生法语菲团队作品《Fight协作App——提升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高效协同》、张媛团队作品《暖阳科技——让居家养老更安心》获得大赛一等奖的佳绩;薛颖团队作品《急急如厕In——性别平等视角下西安市公共卫生空间合理设置的探索与建议》获得大赛二等奖与最佳合作团队单项奖的成绩。此外西安欧亚学院学生作品《畅消易站》《闪易存》《拾柴》《“镜”享无忧》作品获得大赛三等奖。
在颁奖环节结束后,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主任李黎为此次大会作了闭幕致辞。李黎在与学生的互动问答中阐述了公益活动的价值,澳门同济慈善会作为此次活动的支持方希望影响更多的同学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创新项目贡献自己的智慧,亦感谢加入跨学科课程联盟的院校及老师们,希望未来可以持续助力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