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前沿热点:校内外联动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2023-06-01 17:28:04 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

近日发布的《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显示,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不仅与其在校内的课程收获程度、使用手机的频率相关,也受到家庭结构、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与父母的亲密程度等因素影响。

网络素养教育事关国家重大战略。网络素养是公民应对网络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是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到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质量。为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将“提高全民网络文明素养,强化全民数字道德伦理规范”纳入重点工作任务。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高校责无旁贷。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大学生网民比重可观。可以说,当下的大学生是伴随我国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其学习、生活、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都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发展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近年来,不少高校组织精干力量,开设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在一些省份,网络素养教育甚至被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推广。

高校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但仅靠高校发力还远远不够。正如《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所指出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不仅与学校教育相关,更受家庭等校外因素影响。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必须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的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校内外联动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

学校与家庭要协同推进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应是独立并行的“各说各话”,而应形成交叉联动机制。在这方面,欧美国家有一些经验可资借鉴。在法国,政府规定家长必须和学校共同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在日本,父母在家长协会的引导和组织下,与教师协同开展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对于我国而言,不妨发挥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优势,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和思想状况,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网络内容,携手推进网络素养教育。

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社会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利于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客观来看,网络素养教育社会化是国外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特征。例如,日本政府出资发动民间非营利组织培训“网络指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美国的“网络天使”志愿组织和新加坡的“互联网家长顾问组”则通过培训讲座、免费咨询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指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公立图书馆则在帮助学生分辨和应对虚假网络信息、提高网络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必须校内外协同联动,政府、高校、家长、媒体、社会组织一个都不能少。(郭毅)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