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把特殊教育做到企业去

2022-03-23 10:27:54 中国教育报

把特殊教育做到企业去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学生职业发展插上“自立的翅膀”

陈莎茵 施静 林敏

学生在学习制香

学生在学习砖雕技艺

完成裁纸、压花、粘贴,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卡通小纸人被生产出来,而完成这些工作的却是4名特殊学生。这4名特殊学生都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单位是纸行天下(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们的就业,是学校抓好职业教育、依据学生特点精心培养的结果。

近年来,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前对特殊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并依据学生特点开设课程。学校还通过与社会资源合作,建立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通过校企双向融合来带动学生就业。学校在把企业请到校园的同时,也把特殊教育做到企业,还把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延伸到毕业后,为特殊学生的职业发展插上“自立的翅膀”,从而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多元课程

提前谋划学生职业发展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设有小学、初中、职业高中三个学段,接收来自全市各区的听障、智障、孤独症三类残疾学生。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如何抓、特殊学生如何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一直关注的问题。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莎茵介绍,每名特殊学生虽然能力不及正常学生全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学校从初中起就为这些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在高中阶段依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选择专业,他们毕业后,学校还会继续关心他们,把关爱延伸到企业。

纸行天下(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华介绍,公司能接收这4名员工,得益于学校的因材施教,也得益于校企联合培养。

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精准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作,进行新一轮课程的调整,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学校增设了纸艺课程、洗车课程、家政课程,增加酒店保洁与餐厅服务等内容。学校还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新设制香、砖雕等地方特色鲜明的课程。

据了解,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由早前的木工、缝纫、理发,发展至现在包括纸艺、面点、油画、漆画、砖雕、园艺、洗车、制香与香道多门课程,这些专业都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需要而设置。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径向联通”的特殊教育学校全方位育人支持系统。学校在国家课程框架指导下,针对特殊学生的障碍程度、生理心理特征、学习特点、个人兴趣以及实际能力作出相应调整,实行灵活的高中教育。

在课程的实施上,学校则编制个别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学生培养方案,并采用多维分类系统作为分层教学依据。学校依据学生的智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活动参与程度、所需个别化支持、个人兴趣、未来规划等6个维度将学生跨年级编班分组。如将同程度、能力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教学,以此减少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2019年开始,学校通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形成系列成果。学校的核心成果《我是校园保洁员》《发展性障碍学生高中入学评估与实操手册》出版并在全国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推广。

企业派教师到学校

学校把教育做到企业

有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是在职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实施上,做到特色发展,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派教师到学校,学校也把教育做到企业。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老师请到学校,也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送到企业,而是在与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让企业了解特殊教育的特点,让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技能,这样才能让教育做到有的放矢。”陈莎茵说。

摇动手动制香机,把香一根根整齐排好,再把制好的香品放进包装盒,学生完成这些操作,动作虽然不是特别敏捷,但是却十分精准,整个过程中,香品没有一根被弄断。这是学校制香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场景。

学校学习制香专业的学生现在有十多人,他们的家长正准备成立一个小型合作社,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为制香企业代工生产一些产品,而企业则派出了工艺教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香。学校认为,通过手工制香,能够有效训练特殊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强化他们的记忆,而通过对香道文化的了解与尝试操作,可以让学生的内在涵养及文化气质有所提升。

陈小华既是公司负责人,也曾以实践教师的身份到校为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为了更好地指导特殊学生,陈小华参加了“TEACCH初级教师培训课程”“ABA基础知识及技能教师培训课程”“语言沟通障碍与矫正教师培训课程”等的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陈小华对学生的培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企业派教师到学校,学校也把教育做到企业。2020年6月,学校在陈小华所运营的“阿罗海纸的时代·爱心屋”设立就业实践基地。陈小华和公司的纸艺老师轮流陪伴4名孤独症学生到爱心屋担任“小小纸艺师”,他们一起教市民制作立体纸玩,同时还售卖自己的作品,获得兼职报酬。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林敏认为,来到实践基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交往能力,他们能更多参与日常社会活动。

除了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实习,陈小华还带领学生来到自己的生产车间,学习裁纸、压花、粘贴等生产技能。

孤独症学生小林的母亲说:“孩子以前比较急躁,也不爱主动沟通,自从学习立体纸玩后,变得开朗多了,做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他的自信心增强了。看到他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还能当小老师,非常欣慰。”

陈小华说,学生来公司实习,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学校老师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比如,老师会和我们一起,抓学生劳动态度、习惯和意识的养成,让他们能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实习中,学生时不时会发生一些小“意外”:有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蹦蹦跳跳,有的突然大声喊叫,老师们会立即上前安抚。

多方协同

把关爱延续到毕业后

“小施每天用心记配方,工作很认真,受到大家的认可。”厦门“际渊的茶”公司负责人洪先生说。

面对密密麻麻的奶茶配方,学校高三学生小施下了很大的苦功。小施虽然有智力障碍,但他的专注度以及对技能的学习能力,获得了同事们的好评。最近,在“际渊的茶”厦大店,三名分别患有听障、孤独症、智力障碍的高三特殊学生都上岗了。这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侧影。现在,三名特殊学生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他们享受和其他员工一样的待遇。

学校的很多学生属于“发展性障碍者”,而推动“发展性障碍者”就业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厦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鸿山慈善会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一起来支持这些特殊学生就业。双方在特教公益活动、拓展特教志愿者群体、关爱特教老师、特殊群体全职业生涯陪伴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近年来,学校通过不断寻找社会合作资源,建立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再通过基地的培训来带动学生就业,为特殊学生插上自立的翅膀。现在,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派老师来学校传授技能,另一方面吸收学生到单位就业。

“特殊孩子就业,不是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来解决。”陈莎茵说。

现在,学校积极搭建家校社沟通交往平台,通过家长团体辅导、讲座、沙龙、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角度,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还联合厦门高校创设支持性就业模式,联合社会力量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

“学生就业,并不是企业的负担,他们在企业很受欢迎。”特教学校教师施静介绍,有的学生在酒店从事床上用品清洗工作,因为认真、专注、肯付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生就业,并不是希望他们挣多少钱,取得多大的业绩,重要的是让他们自立,这样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陈莎茵施静 林敏)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