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赋能中心助力培养大国工匠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破解高职育人难题
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资料图片)
为破解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养欠缺的育人难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6月挂牌成立素质赋能中心,以立德树人为赋能核心,设置“信息技术与科学、数理逻辑与训练、艺术鉴赏与美育、语言文化与交流、创新创业与工匠、社科基础与体商”六大赋能育人版块,全方位建构了包含“素质赋能基础课程”和“素质赋能拓展课程”两大系列的课程体系。一年来,中心推行“博学、勤业、笃行、筑基”赋能实施工程,初见成效。
让传统课更实用
2020年8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的王涛博士成为深信院公共课教学部的一名教师。实用语文是他负责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感觉就像中学语文的升级版。”回想走上讲台的第一年,有一件事令王涛难以释怀,“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请我帮他看一下奖学金申请书,从内容可以看出,这个学生专业能力非常过硬,但文字表达太糟糕了,完全没做到文从字顺。”
2021年6月,公共课教学部升级为素质赋能中心,王涛依然讲授实用语文,但方法有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侧重课名里的‘语文’两个字,按照大纲给学生讲。现在我更重视‘实用’两个字,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与学生的专业培养结合起来。不再泛泛而谈例文有多优美,而是通过让学生评析一段创意文案来学会精准表达、提高自己的文笔。我还尝试让学生在课上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发现有些过去不爱说话的学生,逐步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数学也有变化。任静儒等数学老师通过下沉二级学院调研各专业的差异化数学教学需求,重构数学知识模块,定制化搭建积木式课程,灵活适配专业特点,赋能学生数理逻辑素养精准提升。通过采撷元宇宙、数字人、深度学习、奥运经济等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案例来引入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如微分、积分等较难的抽象数学概念,并加入Python、Matlab等工具软件来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从完成一个专业案例或解决一个专业问题来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掌握对接专业需求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建模技能。
让学生更自信
“我们就是要把素质赋能中心建成学生人生发展的加油站,职场进步的加速器,为我校11个二级学院49个办学专业培养‘技能好、素质好,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可持续的素养保障。”深信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晖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不是成绩最优秀的,往往缺乏自信。深信院通过开设大量素质赋能课程,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沟通、学会演讲、学会写作、学会调查,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据该校素质赋能中心主任谭旭教授介绍,目前深信院已建成以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为代表的一流素质赋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孵化了包括深信演讲团、深信合唱团等全国百强社团在内的近150个学生精品社团,以多种形式面向海内外开展赋能活动620余场。
让公共课更精彩
“过去有些公选课,老师只图挣工分,学生只想混学分,既浪费教学资源,更耽误学生成长成才。今后,赋能中心致力于整合校内外优质赋能资源,深化赋能内涵、推行赋能课标、孵化赋能精课,这种现象将得到彻底改观。”谭旭介绍说。
以中心成立后重点打造的素质赋能课程“工匠精神与创新实践”为例。这门课以“理论+案例+实践”的方式实施,让学生从实践中培育专注、创新、精益、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实践部分以折纸为主题,通过项目化方式展开。这门课的折纸与传统工艺折纸不同,而是要加入数学几何知识和Geogebra、Orihime等信息化工具来进行推演实操,基于信息、数理、美育等多学科跨界融合开展,将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负责这门课的任静儒博士说,她正在让学生们完成一个梦想小屋项目。前期学生要分组完成房屋、树木、花草、人物等的折纸小项目,锻炼专注和精益精神。后期学生则要分组合作,共同制造一个包含以上元素的房屋,她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将得到提升。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批职业院校素质赋能精品课程、培养一支职业院校优秀赋能教师、出版一套职业院校素质赋能优秀教材、构建一组职业院校素质赋能品牌活动、孵化一个职业院校素质赋能阵地平台。”6月20日,随着深信院素质赋能中心1200余平方米的实践教学主基地正式落成,谭旭的干劲更足了。
“素质赋能遵循了我校‘始终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始终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信息技术发展同频共振’的办学理念。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为职业教育面向本科层次高端发展,贡献具有鲜明类型教育特征的深信解决方案。”深信院党委书记刘锦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