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正文

通讯!生产者化身传播者 青年科研人员“变身”科普博主

2022-11-24 17:01:02 光明日报


【资料图】

知识的生产者化身知识的传播者,青年科研人员“变身”科普博主,这是一个在信息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全民学习、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新时代故事。

超过两千万粉丝的“网络热传生物鉴定”博主张辰亮,心理学知识科普博主“Ethan清醒思考”,千万粉丝的财经科普博主温义飞,等等,在B站、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平台上,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明白晓畅。这些科普传播实践契合了当今时代知识传播竞争、知识无界和知识效用最大化的主题。

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激烈的“知识传播竞争”中独领风骚。传播技术进步丰富了媒体形态,自媒体兴起扩大了传播主体、拓宽了传播渠道、重塑了传播环境,但互联网环境充斥着不准确、无效和虚假信息,让网民容易受“信息茧房”“信息过载”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科学系统的知识生产和深入浅出的知识表达,占领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竞争的高地,为社会输出兼具科学性和普及性的知识。青年科研工作者化身科普博主,他们不仅掌握各自领域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而且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善于找到科学知识中专业性和通俗性的结合点,在各大网络平台大显身手,备受网民的青睐和追捧。

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公益科普”践行“知识无界”。科学知识是日积月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尽管系统深入的科学知识存在认知门槛,但知识学习不应划定身份界限。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倡导“知识无界”应是信息时代的价值理念。青年科研工作者投身公益科普,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专业科学知识,在娱乐化的氛围里建立了一个共享的知识绿洲,助推科学知识大众化传播和无边界接收。在互联网付费知识产品大行其道的当下,公益科普是对科学知识公共属性的回归。

青年科研工作者勇挑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的重任。科学知识为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得以生产,在社会中畅通流转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价值。青年科研工作者主业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里生产知识,知识传播大多局限于科学家内部。当青年科研工作者“变身”科普博主,破除知识流动的围墙,让广大的民众接触到、接收到这些知识,助推国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全民认知水平的提升,知识效用才得以最大化。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普过程中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知识传播便捷性,使得科学知识受众大大增加,降低了知识效用发挥的边际成本。

互联网时代为科普创新提供了新契机,新媒体发展为知识传播拓宽了渠道。在此背景下,青年科研人员化身科普博主,为科普工作注入年轻血液的同时,也应该在科普内容、科普队伍和科普对话中遵循以下原则。

注重科普内容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科普博主将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知识和多元传播方式融合时要做到不偏不倚,不因追求传播噱头而牺牲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既要保障知识的科学性,又要兼顾民众的求知欲。

促进科普队伍兼职化与专职化的结合。高水平的科普队伍是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除了专职科普工作者外,青年科研工作者具有专业系统的学科知识背景,了解网络阅读和认知的习惯与规律,是兼职科普工作有待开发的有生力量。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新媒体运营和传播技能的加持下,将成为科普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强化科普对话互动性与规范性的兼容。互联网释放了充足的话语空间,部分科普博主的评论区存在庸俗化、情绪化的公共讨论,缺乏理性客观的对话沟通氛围和训练有素的公共讨论能力。这需要社会各界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对话环境,让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互动在其中健康发展。

(作者:杨菁,系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俊娜,系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系2022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内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